得小于1米,而有些地方的实际间距只有0.25米。
徐州曾经的纠结只是我国城市地下设施建设滞后的缩影。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共有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8大类20余种管线;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涉及政府30多个部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比较严重。
为了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的城市建设管理旧观念,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
“现状不清、‘家底’不明是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开展普查和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王静霞说。
让法规文件不再打架
让社会资本撒开腿跑
无论是摸底,还是改造,城市地下设施建设始终绕不开“钱从哪儿来”的问题。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在今年3月表示,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原有城镇化建设主要依赖财政、土地的投融资体制弊端已显现,难以持续,亟须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
为此,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城市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此后,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又对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城市建设中的资源配置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改革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提出了政策措施。
“我国社会资本不仅雄厚,而且对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有相当高的热情,关键是会不会用。”陈政高说。
目前,在众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模式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被寄予厚望。不过,要推广运用该模式,必须尽快对现行法规政策进行梳理,消除有冲突的制度障碍。“现在政出多门,又多为地方性法规,权威性不足,部分文件之间甚至相互矛盾。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PPP项目操作规则,不要让企业无所适从。”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群说。
尽管资金是道门槛,但也不乏“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企业。
“很多企业抱怨资金有限,没法解决管网老旧的问题,其实还是要向改革要红利、向管理要效益。”绍兴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纪尔介绍,除了建立完备的管网在线监测体系,企业还实行了漏损率和漏损水量“双挂钩”定量考核,检漏人员的收入与查出的漏损水量相关。“检漏工已成为全公司收入最高的工种,员工增收的同时,每年也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
目前,绍兴水务集团服务的2000多公里管网的漏损率从2000年前的21%降低至4%,比世界最先进“日本标准”还低2个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大任务
在供排水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