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外对话
- 时间:2014-10-21 12:14
20.10.2014
刘 虹桥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认为,不同于石油,中国不能依靠进口水资源来发展,因此水安全将决定该国未来的能源结构
过去我们说中国是一个能源缺乏、土地缺乏的国家,但很少把中国看做一个缺水的国家。图片来源:emdurso
中国水危机:为何水安全比能源安全更重要?
李俊峰:中国是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也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安全和能源安全都很重要且息息相关,但是水安全比能源安全更重要、更复杂,也更需要引起重视。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石油60%依赖进口,仍可维系;但若10%的淡水资源需要进口,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而言,将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水危机:中国目前正在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在2050年前实现煤炭使用减半。在减煤过程中,水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俊峰:对中国而言,无论是“高煤”还是“低煤”时代,能源与水都密不可分。中国未来的能源布局应当将水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按目前的设想,我们希望煤炭使用量能够每年减一个百分点,其他能源的比例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煤炭开采、洗煤、燃煤发电、冷却、除尘、排渣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水。有人可能会认为,减少煤炭使用会节省大量的水。但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些替代能源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以页岩气为例,中国计划天然气和页岩气年产量在2030年前达到4000亿立方米,仅开采环节每年就要消耗至少150亿立方米淡水。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站都是中国的耗水大户。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也离不开水。
中国水危机:如你所说,所有能源都离不开水。根据现行的减煤计划,在能源转型后,能源耗水量是否会减少?
李俊峰:如果用天然气或核电替代煤,耗水量可能减不了太多。因为天然气开采、核电冷却都需要大量的水,核电比煤电用水还多。
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调整是“被动的”受制于水资源的制约。煤和煤化工都要以水资源来定,核电也是如此。核电所需的大量冷却水限制了它的选址,沿海核电站可以用海水冷却,内陆呢?抛开安全问题,在内陆发展核电只能建在大江大河上。海洋干枯的可能性很小,但内陆河湖干涸我们已经目睹很多了。未来能源选址、能源种类选择,都不得不考虑水的制约性。
中国水危机:煤炭产业发展已经强调“以水定煤”。现行的能源规划是否已经将水安全纳入其中?
李俊峰:现在还没有这么看待。我们过去对水资源没有那么重视,觉得水是天上掉下来的。过去我们说中国是一个能源缺乏、土地缺乏的国家,但很少把中国看做一个缺水的国家。其实中国的水资源绝不丰富,并且利用的不好,污染很多。
但是,现在应该是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从中央来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向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宣战”。中央很快出了“大气十条”,现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地编制“水十条”。可以说,现在对水的关注度已经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上。
中国水危机: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显示,气候变化会对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产生影响。这会否影响未来的能源决策?
李俊峰:短期看,水资源的地理分布限制着能源项目的选址。这一点已经在能源项目的前期规划中得到清晰体现——新项目需要在工程书中精确计算耗水量、明确水源供应渠道和应急水源方案。
长远看,能源布局不得不考虑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国家气候中心曾预测说,中国将从“南涝北旱”的格局逐渐转变为“南旱北涝”。显然,降水分布的变化将对中国未来20至30年的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以核电站为例,在核电站60年的运行周期里,气候变化的影响会比较清晰了。现在要在安徽、江西等内陆省份规划核电站,就是希望使用长江和鄱阳湖的水源。单位未来真的有那么多水可用吗?我持怀疑态度。鄱阳湖经常干涸,里面是可以放牧的。
中国水危机:现在公众的“反核”声音很大,核电规划会否搁置?
李俊峰:就我的观察,核电如果现在不建,那么以后可能会更困难。核电未来的发展,一是取决于替代能源的发展情况,二是取决于成本。如何未来风电、太阳能发展地很快,核电可能想做都做不了。核电的环保措施越来越高,也增加了发电成本,削弱了核电与其他能源的竞争力。美国现在的页岩气发电成本降到每度电5美分,风电大概5-6美分,天然气发电不到10美分;核电比谁都贵,谁还会投资?
在核电可有可无的问题上,国内有很多争论。不少支持核电的专家说,没有核电无法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那我要问,有核电就能解决问题吗?中国计划在2020年至2030年间发展7000万到3亿千瓦核能。中国到2030年能源需求预计要到27到30亿千瓦。按这个数据,就算把全世界核电站都搬到中国,核电也只能解决中国能源消耗的不到10%。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比例。你说核电有多重要?
中国水危机:“十二五”期间,中国在西南地区批复了不少大型水电项目。你怎么看水电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李俊峰:过去十年是水电的黄金时期,今后十年是收尾期。中国水电的发展已经是强弩之末,不是加速发展;80%的理论开发量都已经开发掉了。中国现在的水电已经接近2.5亿千瓦,未来最多能做到3.5亿千瓦。到2030年,中国大规模水电建设应当已经结束。
中国水危机:在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富有争议的跨境河流上,也规划了许多大型水电站。你做何观察?
李俊峰:这些(水电项目)很可能不会开发了。额尔齐斯河、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位置遥远、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高。许多项目选址在极其不稳定的地质带上,还有一些处于高风险的地震带上。在这些地区继续建水电,要慎之又慎。就像我说的,水电的黄金开发时期已经过去了。
从政治层面看,环保意识对高层决策的影响已经显现。前任总理温家宝在他的第二个任期里,已经大大减缓水电项目批复计划。大家都是慢慢在改变。
中国水危机:那么,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将如何调整?
李俊峰:这很难预测。我们必须汲取国外的经验,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加速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二是把化石能源弄干净。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多能互补”。
我不是反对核电,但核电只是能源发展中的一小部分。太阳能、风能、水能、天然气都要继续发展,最终过渡到非化石能源。
同时,我们应当提倡节能、提高能效。这是不得不做的。我们必须给“发展”戴上两个“龙头”:一是环境容量,二是能源容量。新项目批复必须满足不突破环境容量、不对能源容量带来多大损害的前提。具体到能源问题,就不能再批复需要大量耗水的项目;任何一个新建设项目,都必须提供水源供应的计划和合同。
在宁夏,新建燃煤电厂如果想采用“水冷却”技术,就得先找到水源。实际上,由于宁夏省的水资源基本已经分配完,新建项目没有别的选择,不得不采用节水措施,或改用耗水较少 “空气冷却”技术,但这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