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 好水地图 | 饮水知识 | 专家说水 | 水闻趣事 | 水文化 | 饮水问答 | 水与养生 | 精品展示 | 期刊
  饮用水产业委员会欢迎您入会!     本站访问量:
当前位置:饮用水世界 >> 水文化 >> 浏览文章
中华泉文化(一)
时间: 2010年02月26日  来源:长江出版社  作者: 佚名  浏览次数: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人们称之为泉。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种宝贵水资源。它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理想的水源,同时还以独特的形貌声色美化着大地,美化着人类的生活。华夏民族在对泉水的开发利用与认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泉文化”,包括对泉的开发、利用、保护、崇拜、观赏和讴歌赞美等内容,成为中华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告诉我们,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在适宜的地形地质条件下,遇到能通往地面的通道,便会浸露出地面,这种具有地下水特征的特殊地表水便称为泉。从泉的形成地质条件看,泉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透水层和不透水层的接触面正好遇到地面,于是在岩层里流动的地下水,就会沿着接触面流出地面,这种泉叫接触泉。二是地下发生了断层,一侧的含水层正好碰上了不透水层,地下水也会沿着断层溢出地表,这种泉叫断层泉。三是因岩层有裂隙,这种裂隙正好在地表附近,地下水就会沿着裂隙趁机流出地面,这种泉称为裂隙泉。另外,按水力性质,泉可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上升泉由承压水补给,在压力作用下由地下冒出,有时可喷涌高出泉口几米甚至数百米;下降泉由潜水补给,一般从侧向流出。

 

泉水流量主要与泉水补给区的面积和降水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说来,补给区越大、降水量越多,则泉水流量越大。流量大而稳定的泉,往往成为良好的供水水源,如山西平定县娘子关泉群,有泉眼百余处,平均流量在103/秒以上,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泉,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地。

 

由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不同,造成泉类别的不同,它们中间有:冰凉清洌的冷泉,四季如汤的温泉,喷涌而出、飞翠流玉的承压泉,清澈如镜、汩汩外溢的潜水泉,拔地而起、水雾弥漫的喷泉,时淌时停的间歇泉(潮水泉、含羞泉),去病疗疾的药泉,灌溉肥田的瀵泉。此外还有离奇古怪的喊泉、变色泉、水火泉、聪明泉、甘苦泉等等,可谓五花八门,这也说明泉的存在形式是千姿百态的。

 

人们往往把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有机物、气体或有放射性、饮用或淋浴后能治疗疾病的泉,称为矿泉。这种泉的泉水称矿泉水。矿泉又分为冷泉、温泉、甘泉、苦泉、酸泉等若干类型。依据泉水的温度,可将矿泉分为冷泉——温度低于25℃,温泉——25~37℃,热泉——38~42℃,高热泉——高于42℃等四种。

 

华夏神州,泉流众多。据粗略统计,较大的泉流就有10万多处,其中水质好、水量大或以奇水怪泉而闻名的所谓“名泉”有百余处之多。

 

在华夏广袤的土地上,名泉众多。就拿冷泉来说,仅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就有好几个,还有被称为天下第二泉、第三泉、第四泉的,至于其他没有封号但却以名泉佳水著称于世的冷泉更是不胜枚举。

 

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名泉有:江西庐山的谷帘泉,江苏镇江的中泠泉,北京西郊玉泉山的玉泉,山东济南的趵突泉,四川峨眉的玉泉等。

 

谷帘泉,位于庐山主峰大汉阳峰南面康王谷中。这里有一条长达7公里的狭长谷地,谷中涧流淙淙,清澈见底,溪流的源头就是谷帘泉。谷帘泉又称三叠泉、三级泉,当地百姓也称之为渊明醒酒泉。谷帘泉来自大汉阳峰,从筲箕洼破空跌落于枕石崖上,流水与岩石相碰撞,激起水珠喷洒飞溅,如雨如雾,在阳光下五光十色,晶莹夺目。相传唐代茶圣陆羽将天下名水排出二十等次,将谷帘泉列为天下第一泉,他曾两次结庐隐居于此,从事品茶鉴水的研究。自从陆羽评定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以后,谷帘泉名声大震,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争相品水题咏。如宋代学者王禹称在考察了谷帘泉后,称此泉“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散雪之状,与井泉绝殊”(《谷帘泉序》)。

 

中泠泉(又称扬子江心第一泉或南零水、中零泉、中濡泉),位于江苏镇江金山寺外。此泉被唐代品茶鉴水名家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一泉以来,一直享有盛名(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茶经》一书,仍把中泠泉列为中国五大名泉之首)。

 

中泠泉原为江心泉,唐宋时,金山还是“江心一朵芙蓉”,中泠泉也处于长江漩涡之中。由于江水自西而来,受到江中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间的一个曲水之下,故名“中泠泉”。由于长江水势浩大,波涛汹涌,所以汲取中泠泉极为困难。据传汲泉水需在正午之时将带盖的铜瓶子用绳子放入泉中,然后迅速打开盖子,才能汲到真正的泉水。清中叶以后,长江主河道北移,南岸的江滩不断沉积扩大,中泠泉由江心泉变成了陆地泉。人们在泉眼四周砌成石栏方池,池南建亭,池北建楼,并拓池40亩,开塘种植荷茭,又筑土堤,种柳万株,抵挡江流冲击,使柳荷相映,成为秀丽一景。

 

方池南面石栏上镌刻的“天下第一泉”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清末镇江知府、书法家王仁堪所书。中泠泉宛如一条戏水白龙,自池中源源不断地涌出,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甘冽醇厚,特宜煎茶。由于泉水表面张力较大,水面放一枚硬币不见沉底,泉水可高出杯口1~2毫米而不外溢,有“盈杯不溢”之说。

 

玉泉,位于北京颐和园以西的玉泉山南麓,以“水清而碧、澄洁如玉”而得名。

 

《析津志》说:“玉泉,源出青龙桥社玉泉山,与冷泉合,下流为清河。”玉泉山所在的山上洞壑迂回,流泉遍布,景色优美,“玉泉趵突”,明代已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清代乾隆皇帝嗜茶如命,又雅好评水鉴泉。他有个习惯,无论到何处出巡,都要命人带上一个特制的银斗,用来称量各地名泉的轻重,据以评定优劣。他认为密度越轻的水质越佳,经过反复比较,玉泉的密度最轻且水质甘冽,被评为第一,故被乾隆赐封为天下第一泉。乾隆还雅兴十足地作《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交由户部尚书、书法家汪由敦书写刻碑,立于泉旁,并亲题“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在清代,玉泉是宫廷茗饮御用泉水,泉眼在皇室修建的澄心园(后更名为静明园)内。

 

趵突泉,位于山东济南西门桥南,有天下第一泉的盛誉。趵突泉一名瀑流,又名槛泉(取自《诗经•大雅•瞻仰》中的“觱沸槛泉,维其深矣”之句)。此泉所在位置为古泺水发源地,泉自地下溶洞的裂缝中涌出,三股并发,浪花飞溅,势若鼎沸,声若隐雷,蔚为壮观,无与伦比。自古以来,观此泉者无不为之倾倒,并留下了无数咏赞的华章妙句。北宋诗人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作《齐州二堂记》,始以“趵突泉”名之。相传乾隆皇帝在评定北京玉泉等名泉不久,南巡来到济南,当他看到趵突池中三泉喷涌,势如鼎沸,状似堆雪的壮观以后,遂把泉水三柱誉为蓬莱、方丈、瀛州三山;品饮了趵突泉水后,觉得此水竟比他赐封的天下第一泉玉泉水还要甘冽爽口,于是又把天下第一泉的美名赐给了趵突泉,并写了一篇《游趵突泉记》,还为趵突泉题书了“激湍”两个大字。

 

玉液泉,位于秀丽的峨眉山大峨寺神水阁前。此泉清澈明亮,千年流泻不息。夏日用手去掬,冷气直透肌骨,品一品,则涤肠荡胃,神清气爽。古人誉此泉为“饮之诧得仙”,并尊之为“神水”;又因此泉水质胜似玉液琼浆,故名“玉液泉”。玉液泉被苏东坡、黄庭坚等称为第一泉,泉边立有一块大石碑,上边镌刻着文人墨客赞咏玉液泉的诗词文章。峨眉山一带盛产云雾茶,用玉液泉的“神水”冲泡云雾茶,茶汤清亮、清香扑鼻、入口甘爽,并有保健功效。据科学测定,玉液泉“神水”不仅没有污染,清纯甘活,而且其中锶、锌、偏硅酸的含量都达到了优质矿泉水的标准,而且含有微量的氡元素,对人体有强身保健作用。

 

除了上述几处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名泉外,榜上有名的名泉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二泉的无锡惠山泉、天下第三泉的苏州观音泉、天下第四泉的杭州虎跑泉。

 

无锡惠山多清泉,历史上就有“九龙十三泉”之说。惠山泉位于惠山寺附近,原名漪澜泉,相传它是唐大历末年(公元779年)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因唐代茶圣陆羽曾亲品其味并著有《惠山寺记》,故又名陆子泉。此泉水有三处泉池,入门处为泉的下池,开凿于宋代,池壁有一雕工精细的龙头,泉水从龙口中注入下池。一面建有一座漪澜堂,堂后是闻名遐迩的二泉亭,亭内亭外有两个泉池,上池呈八角形,水质最佳;中池呈不规则方形,相传是唐代高僧若冰发现的,故也称冰泉。在二泉亭和漪澜堂的影壁上,分别嵌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和清代书法家王澍题写的“天下第二泉”石刻。惠山泉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后,名声远播,千百年来受到了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的青睐。观音泉在苏州虎丘观音殿后。

 

泉井所在的小院,清静幽雅,园门上刻有“第三泉”三个大字。此泉又名陆羽泉,因茶圣陆羽曾在虎丘寓居,发现虎丘泉水清洌晶莹,甘美可口,便在虎丘上挖一口泉井,所以得名。唐代茶人刘伯刍评此水为天下第三。杭州的虎跑泉向被称为天下第四泉,其水色晶莹,味甘冽而醇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历来被誉为西湖诸泉之首。虎跑泉之所以声名远播,除了泉水上佳外,也与当地产的著名的龙井茶有关,龙井茶只有用虎跑泉的水冲泡,才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品质。名泉配名茶,相得益彰,“龙井茶叶虎跑水”,向来被人们誉为西湖的“双绝”。

 

上述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第二泉、第三泉、第四泉的所谓名泉,之所以名声远播,主要与中国古代鉴水品茗的文化习俗有关,名茶配佳泉,是古代茶人孜孜以求的乐事。而许多名泉虽然没有第一、第二之类的称号,但其名声和作用并不在以上有封号的名泉之下,如山西太原晋祠的难老、善利、圣母三泉,山东济南泉城的珍珠、黑虎、五龙潭泉群,河北邢台的百泉,河南辉县的百泉,云南大理的蝴蝶泉,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等。这些名泉不仅水质良好,水量充足,给当地人民以饮用、灌溉等方面的利益,而且大多因泉成景,成为当地著名的风景名胜。


上一篇:水文化小精集 下一篇文章:中华泉文化(二)
好水之旅 >>更多
 
饮水问答 >>更多
清晨起床第一杯水怎么喝 喝错(08-03)
人民网——发黑的自来水你敢(08-03)
媒体调查净水器乱象:2800元净(07-07)
净水器净水吗?(03-27)
净水器市场 记者深入四川采访(07-18)
如何防治重金属进入人体?(05-03)
孩子不爱喝水怎么办(04-02)
市面上能看到的净水机品牌,(03-15)
水与养生 >>更多
喝水是第一养生法(03-29)
春季不同类型皮肤护理方法全(03-29)
肥胖像流感,亲友之间能传染(02-06)
这些杯子喝水伤肝肾 你家肯定(09-04)
那些人夏天不能喝冷饮(08-03)
果汁营养能代替水和水果吗(07-07)
喝1种水易引发肝癌(07-07)
哪种茶水最易致癌 你中招了吗(05-03)
其它企业网站 • 201504    • 201503    • 201501    • 201404    • 201403    • 201402    • 201401    • 201304    • 201303    • 201302    • 201301    • 201204    • 201203    • 201202    • 201201    • 201104    • 201103    • 201102    • 2011年中国饮用水高层论坛论文集    • 2010年中国饮用水高层论坛论文集     >>更多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水文信息网东方水处理网水网国际瓶装水协会国际水协会
水信息网中国水星中国水工业信息网中国矿泉水网中国环境界中国环保网
慧聪水工业网水业专家网中国水文化中国水网美国EPA世界卫生组织
北京公众 | 关于我们 | 旅游业务 | 杂志业务 | 技术咨询 | 好水地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滨河路23号立恒名苑2号楼1805室 邮编:100055
饮用水世界网站版权所有
饮用水世界 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京ICP备09024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