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温泉众多的国家,已查明的温泉就有2000多处。其中知名的温泉有:黑龙江五大连池温泉、吉林长白山温泉、辽宁汤岗子温泉、辽宁兴城温泉、北京小汤山温泉、北京延庆佛峪口温泉、河北承德热河温泉、河北平山温泉、内蒙古阿尔山温泉、河南临汝温泉、江苏南京汤山温泉、安徽黄山汤口温泉、安徽岳西汤池温泉、江西庐山黄龙灵汤温泉、福州温泉群、台湾温泉群、广东从化温泉、广东中山温泉、湖北咸宁温泉、陕西临潼华清池、甘肃清水温泉、重庆南北温泉、云南腾冲温泉群、云南安宁温泉、贵州石阡温泉等。这些温泉因流经某些特殊的岩层,溶解了一些矿物质,因而在泉水中含有多种具有医疗价值的微量元素,在医疗上有独特的疗效。科学研究证明,用含有硫化氢的矿泉水沐浴,能促进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扩张,对防治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硫化氢还有较强的杀菌本领,因此又有治疗皮肤病的功能。用含有碳酸的温泉沐浴有刺激人体神经末梢、祛痰止咳的作用。早在秦汉之前,我国人民就开始利用温泉治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去洗温泉浴,以祛病疗疾。
陕西西安的华清池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温泉。华清池坐落于骊山西北麓,骊山苍翠秀雅,又有源源不绝的温泉水,故历代王朝都视这里为休疗的宝地。这里的泉水清澈,水温43摄氏度,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所。西周时,周幽王就在此修建“骊宫”。秦始皇非常偏爱这里的温泉,在这里广修殿宇,并命人将温泉砌成池子,名曰“骊山汤”。唐代,华清池达到了鼎盛时期。唐太宗时建造了“汤泉宫”,唐中宗时更是大兴土木,将它扩建为一个以温泉为中心的“陪都”,改名为华清池。唐玄宗每年都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处理朝政,并与贵妃杨玉环在这里演绎出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加之白居易《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名句的渲染,使华清池更是声名鹊起。
江西庐山黄龙灵汤温泉,位于庐山山南风景区黄龙山麓,古称“黄龙灵汤院”。
此温泉流量很大,水温高达六七十度,含有30多种矿物质,与西安华清池、英国“拜斯”温泉、法国“凡而德白”温泉属于同一类型,对于关节炎、胃病、支气管炎、皮肤病和神经衰弱症等均有疗效。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此记载曰:“庐山温泉有四孔,可以熟鸡蛋。……患有疥癣、风癞、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后出汗,以旬日自愈。”如今这里已建成大型疗养院,面积两万余平方米,浴池60多个。
福州温泉得天独厚,其数量之多、水质之佳,在我国大中城市中独一无二,自古就有“福州温泉甲东南”之誉。福州温泉出露带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1/7,有名的温泉就有8处之多。福州温泉温度高(一般在40℃~60℃,最高可达98℃),水压大,且水质纯净,无色无味。泉中含有钠、钾、氯、氟及微量元素钼、镓、钛等,对治疗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疗效甚佳。福州温泉早在北宋时就已被开发利用,全盛时全城共有大小浴池40多家,分为官汤、民汤。现在,市区澡堂浴室都是取用温泉水,不少居民家中也有热水井。另外,还有100多个单位取用地下热水资源,从事工业、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等。
贵州石阡温泉位于石阡县城南端松明山麓,龙底江右岸。泉水从山麓石隙中涌出,晴雨不变,恒温40℃,含有适量的镭、氡、硫化氢等矿物质,饮之可以助消化,浴之可治风湿疥疮。据《石阡县文物志》载:“此泉颇奇,冬浴之则身暖而寒退,夏浴后则体轻而凉生,夜浴则睡眠安稳,疲浴则精神复振,感冒者浴至汗出霍然病去,饱食者浴后则腹胀立即消失,衰老者浴之,人方惊其呻吟,而彼心正感舒适。”温泉于人之身体健康,裨益非浅。当地人视为灵泉。清道光年间一位文人在此沐浴后写诗赞道:“斯泉灵幻极,地喷水如汤。暖沸肤添润,云蒸气自香。”河北平山温泉,坐落于平山县西20公里处的温塘村。此处岗峦起伏,草木繁盛,风景优美。平山温泉开发历史悠久。相传汉武帝患疮疾久治不愈,就是经过此处温泉的洗浴才得以痊愈。汉武帝为此敕封此泉为“宝泉神水”,并建温泉寺。据《平山县志》称,此处温泉最晚在隋代就已开发,并有“望之黝黑,掬之洁白,浴之可以疗皮肤癣疥之疾”的记载。据测试,温泉水温69℃,含有30余种矿物元素,尤其是放射性元素氡的含量较高,对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疗效显著。如今这里已建有多处疗养院。
云南腾冲温泉群,共有气泉、温泉80余处,平均每7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泉群点。
腾冲不但是云南省泉群分布最多、密度最大的县,而且泉的类型复杂,有高温沸泉、热泉、温泉、地热蒸气、喷泉、巨泉、低温碳酸泉、毒气泉等,种类繁多,简直就像一座地热自然博物馆。与各种热、气泉相伴而生的还有为数众多、千姿百态的泉华景观。泉华是热、气泉从地下带来的大量矿物质沉淀、升华的产物,那些巨大的泉华冢、泉华台、泉华扇、泉华豆、泉华溶洞、泉华瀑布、泉华蘑菇……白如玉,黄似金,琳琅满目,美丽多姿,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杰作。
在神州大地泉的家族中,不仅有众多的冷泉、温泉,还有一些离奇古怪的泉水——乳泉、盐泉、瀵泉、鱼泉、虾泉、发酵泉、水火泉、潮水泉、含羞泉、冰泉、甘苦泉、鸳鸯泉、香水泉、报震泉等,使泉的世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乳泉,因“泉水甘白如乳”而得名。如广西桂平的乳泉,位于桂平县城西部约两公里远的西山上。泉池深、阔近1米。半池碧水,清澈见底,冬不枯,夏不溢,水量稳定。据《浔阳州府志》载,此泉“清洌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桂平乳泉的白色并不是水中所含矿物质成分造成的,而是交融于水中的极细的小气泡,于地下水出露于地表时给人的错觉。化验表明,构成“乳汁气泡”的气体系惰性气体——氡。桂平西山由庞大而坚硬的花岗岩岩体构成。存于花岗岩裂隙壁上的氡气进入流动的地下水,形成汽水混合物泄出,使泉水跳珠走沫,色白如乳。但由于受岩石裂隙系统制约而生成的氡数量有限,不能连续地进入地下水中,所以喷汁历时较短,而且只能时有发生。除了桂平乳泉外,出露于安徽怀远县城南荆山北麓的白乳泉也很有名。怀远的乳泉,背依荆山,面临淮河。平时,泉水从石隙中流出,在口径约1米的石坑中形成一泓碧液,清澈透明,冷冷如镜,毛发可鉴;雨后涌乳,特别是滂沱大雨之后,泉的涌水量增加,泉水发白,水味变差。据文献记载,当年苏东坡曾游白乳泉,并誉它为天下第七泉。
盐泉,在四川巫溪县大宁河西岸的宁厂镇猎神庙前。此泉所出之水极咸,含盐量很高,故名“盐泉”。据史料记载,早在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盐泉就已被开发利用。当时,除用“铁牢盆”(铁锅)煎盐外,还在大宁河龙门峡西岸的峭壁上修建了一条长达百余公里的栈道,用楠竹相接铺成管道,将盐泉之水引到巫山县大昌镇去煎煮。东汉以后,历代都用盐泉之水煮盐。至今,还在宁厂镇建了巫溪盐厂,用盐泉之水煮盐,所产泉盐畅销川东、鄂西各地。盐泉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地下水在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含有大量氯化钠的岩层,氯化钠被地下水溶解后,就形成了盐度很高的盐泉,其浓度往往高于海水,水味极咸。这些咸水通过岩石裂隙或断层涌出地表,就形成了奇异的盐泉。
瀵泉,位于陕西合阳县东王乡的黄河之滨,在不足100米的地段内,分布着王村瀵、勃池瀵、西鲤瀵、熨斗瀵和小瀵等五个泉眼。《合阳县志》说此处之泉“水口如车轮许,喷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曰瀵”。“瀵”原指由地底深处瀵泉水浇灌农作物,有明显的肥田效果,所以现在人称此处的泉为“瀵泉”。瀵泉的涌水量较大,流量也稳定,冬夏水温变化不大,泉水呈碧绿色。瀵泉是地下深部石灰岩层中的岩溶承压水,在地下流动过程中,溶入了多种常见离子和氮、钾、磷等肥料元素,用其灌溉,使农田水肥兼有,增产效果显著。
鱼泉,位于河北涞水县境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三坡,其中心区有一眼“鱼骨洞泉”系永久性独眼泉,泉水从山石窟中流出,喷泉口直径约30多厘米,水质清澈。每年农历谷雨前后,从泉口会随水喷出活蹦乱跳的鲜鱼,数量较可观,每年达1吨。这种鱼如候鸟一样,每年按时流出,9月又复归山洞越冬,成为京畿鱼泉奇观。其实,从泉里“飞”出“丙穴鱼”不只限于河北涞水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都有“泉涌鱼飞”的鱼泉景象。
虾泉,坐落在广西南宁市西北20公里右江北岸的平果县城虾山脚下。泉口离江边很近,泉水清澈明净,淙淙下流,注入右江。每年农历三四月夜深人静之时,密密麻麻的虾群云集在右江和泉水汇合处以上的浅水洼里,争先恐后地逆水涌向泉中。被泉水冲下来的,一次两次不成,又三次四次地拼力冲锋,那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待它们冲上泉口后,便以胜利者的姿态,悠然游入泉水深处。这就是有名的“虾进泉”。之所以出现这种奇观,原因是这里的虾有“江里生泉里养”的习性。右江是它们的“老家”,虾泉则是它们的“别墅”。
发酵泉,在四川丹巴县境内边尔村附近。此泉露于边尔河北侧的溪沟底。方圆数十里的居民经常来这里取水,和面烙饼、蒸馒头,既不用发酵,也不必用碱中和,蒸出的馒头与通常方法蒸出的毫无两样。故当地人称此泉为“神泉”。原来“神泉”从泥盆纪地层的一条小断层中涌出,水温17℃。泉水溢出时,伴有串串气泡逸出。无疑,水中溶解有大量气体。化验分析表明,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氧。二氧化碳是深部岩石在高温下变质的产物,又处于高压环境,故二氧化碳大量溶于水中。泉水之所以能够用于发面蒸馒头,完全是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受热膨胀的结果。
水火泉,在台湾台南县白河镇东约8公里的关子岭北麓。泉水从黝黑的岩石缝中涌出,水温高达84℃,水色灰黑,水味苦咸。有道是“水火不相容”,然而这里的泉水流进一个小池里,滚滚如沸,浓烟从水中腾起,高三四尺,只要在水面上点燃一根火柴,火焰就能从水中燃烧。因为该泉有水中出火的奇观,水火同源,人们称它为水火泉。泉水之所以能够点燃,是因为地下水中含有可燃性气体成分的缘故。关子岭温泉所在的地层,分布着含油气的泥质岩层,在地热条件作用下,不断产生着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天然气。与地下水“合二为一”的甲烷,和地下水一起迁移,而后沿着大断层上升到地表。含甲烷的地下水露出地表后,因压力条件发生了变化,甲烷自水中逸出。由于甲烷无色易燃,故在点燃后呈现出水火相容的奇观。
潮水泉,如大海的潮汐,来去有时,趣味盎然,又称报时泉,水文地质学上称为间歇泉。湖南省花恒县民乐镇苗寨里有一口一日三潮的神奇泉。每天清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辰,一股水柱从泉眼中冲天而起,响声如雷,颇为壮观。持续时间一般为50~80分钟,过后水柱才慢慢平息下来,复变为涓涓细流。更为奇异的是,此泉还能准确地为当地苗族人民预报天气。如果此泉涨潮时间突然推迟,或一天数潮,同时持续时间短,那么过几天就会下大雨或暴雨;如果每天按规律涨潮,则说明天气变化相对稳定,晴雨相宜,风调雨顺。故当地人又把这个潮水泉称为“气象泉”。此类的潮水泉在湖南、云南、江西等地都有。出现潮水泉的机理是:出现潮水泉的地区都是由石灰岩组成的,石灰岩不断受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溶蚀,在内部和表面形成了地下溶洞和地表沟。当地下溶洞由上部地表水渗进来的水积满到满水位时,经诱发而产生虹吸作用,水通过蜿蜒管道的顶端向外流时,潮水泉的泉口便出现“涨潮”喷水。当洞内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降低到虹吸管进水以下时,虹吸作用消失,泉口涌水戛然而止,就产生“落潮”。如此循环不已,泉水便出现了涨落现象。至于潮水泉能预报天气,则缘于天气的变化与大气压的变化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高压控制多为晴好天气,低压控制多为雨水天气。
气压高时,自然对溶洞水面压力大些,能提前涨潮或持续时间长,说明天气晴朗;反之,低气压时,对储水洞水面压力变小,涨潮时间推迟或持续时间短,预示风雨天气要来。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奇泉怪泉。笑泉,安徽巢县、无为县各有一处笑泉,当游人不声不响而过,泉水澄静如常;游人喧哗而来,泉水涌沸翻滚,哗然如笑声,故称“笑泉”。喊泉,安徽寿县八公山下,有一处喊泉。其泉大叫大涌,小叫小涌,故称“喊泉”。含羞泉,四川广元县龙门山东北的陈家乡山中,有一处怪泉。
当人们向水中投石时,产生响声震动后,泉水俨如一位含羞的姑娘,掉头躲藏起来,泉不再涌。故人们给它取名为“含羞泉”。冰泉,陕西蓝田有一处井泉,深数丈,水落入井底很快成冰,一年四季如是,人称“冰泉”。甘苦泉,河南焦作太行山南麓,有一对并列的泉眼,间距1尺左右,但流出的泉水味道却一苦一甜,迥然不同,人称“甘苦泉”。鸳鸯泉,湖南湘西洞口县桐山乡有一对并列泉,相距不到3米,一侧为40℃的热水温泉,另一侧却为不到20℃的冷泉,人称“鸳鸯泉”。香水泉,河南睢县城南有一地下流泉,泉水不仅清洌甘美,而且还带有槐香味,馥郁醇香,人称“槐香泉”。报震泉,新疆腾格里沙漠深处有一处鸣泉,每当地震前夕,就会发出声似短笛的鸣叫声,几里之外都能听到,人称“报震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