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爱咏雪,由此还引出了许多有关咏雪的趣事轶闻。
东晋谢道蕴咏雪的故事,是文坛的佳话。在一个雪花飞舞的日子,谢安带着侄子、侄女在花园赏雪。看着空中纷纷扬扬的雪花,谢安灵机一动,想考察一下孩子们的文才,便问他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朗为了显示自己的才思敏捷,未及深思,便回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听了,拈须不答,把询问的目光投向了侄女谢道蕴。道蕴是谢家的女才子,见叔叔看她,便不慌不忙地吟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话音一落,谢安便拊掌称好。道蕴咏雪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道出了雪花的色彩,更道出了雪花的质感和神韵。从此,“道蕴咏雪”便成了文坛上的一则佳话,传为千古美谈。同时,谢道蕴还开柳絮喻雪之先河,以至于后来有长安“灞柳风雪”的风景名胜。灞水两岸在秦汉时便已植柳,到隋唐时已是“柳色如烟絮如白”(白居易《隋堤柳》)的景象。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像冬日雪花飞扬,“灞柳风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唐时有个叫张打油的人,学问不大,但喜爱民间俚曲,经常和民间歌手来往,并独创打油诗一体。他写的打油诗通俗朴素,不加雕琢,洋溢着泥土的气息,虽然难登所谓的大雅之堂,但却为百姓所喜爱。张打油酷爱写有关雪的诗,自从他做了“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的咏雪诗后,名声大噪,远近无人不知打油的名字。一个大雪天,张打油出门在街上闲走。不知不觉地来到一座大宅院前。见院内松柏葱郁,便信步来到院中欣赏雪压青松的美景。
看着看着,不禁诗兴大发,便随手抓起屋内的笔墨,在白粉墙壁上挥洒起来:“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写完之后,张打油便扬长而去。没想到这下闯了个不大不小的祸。原来这宅院的主人是南阳参政。参政大人下班回家到书房小憩,猛然抬头,看见雪白的墙壁上竟然写有一首歪诗,不禁大怒,问何人大胆,竟敢如此。随从想了想,回答说好像是打油写的。很快张打油便被带到了堂上。张打油一见参政怒气冲天,心中有些害怕,死活也不承认诗是他写的,还辩白说,自己虽然不才,也不至于写出这样的歪诗,并请参政面试。参政见张打油振振有词,心说也许冤枉了他,于是便说:近来南阳被叛军所围,正请救兵,你就以此为题作诗一首。张打油略加思索,便随口念道:“天兵百万下南阳”,参政一听,起句不凡,催他赶快作下去。张打油想了一下,接着吟道:“也无救援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这口气和粉墙上那首一模一样。参政听罢,禁不住大笑起来,就把张打油放了出去。自此以后,张打油的名气更大了。
古时文人写诗作文,都爱引经据典,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不例外。一次,他写了一首《雪后书北台壁》的诗,全诗对雪景的描写颇有新意,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有些令人费解:“冻合玉楼寒起栗,光摇银海眩生花。”诗传到王安石那里,他儿子对这两句诗的意思总猜不透,就反复吟诵着。王安石听到后,问儿子:“你老是念这两句,是否体会到了苏学士这二句的妙处?”儿子只好老实地说:“这两句大概只是写雪的寒意和颜色吧,还不知道其妙处何在?”王安石说:“这两句妙在用典,《道藏》上以‘玉楼’比喻人的肩膀,以‘银海’比喻眼睛,你看此诗中,学士引用的多么恰切,又无斧凿之痕。”王安石知识渊博,所以一眼就看出了此诗的深意。后来苏东坡得知此事,感慨地说:“只有荆公才是知音啊!”可见,对于好的诗文,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和很强的鉴赏力,只好望文兴叹了。
对此,清代诗人袁枚却大不以为然,他在《随园诗话》中说,东坡的咏雪诗用“玉楼”、“银海”,不过是“言雪之白,以银、玉字样衬托之,亦家常事”,如此刁钻古怪地去引经据典倒是大可不必。可见对于诗词的鉴赏,有时也会见仁见智。
雪景,作为大自然的造化神工,不但入文,而且入画。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长廊中,就有许多珍贵的“水墨雪景”。
如果说文人们是用语言来描绘雪景神韵的话,画家们则通过逼真的绘画艺术,来展示雪的容颜风姿。唐代大诗人王维不但诗写得好,而且画技非凡,为画坛大家。苏东坡尝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有画境,画有诗意,正是中国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王维的山水诗和山水画一样,反映的大多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向往隐居山林、笑傲江湖的心境。如他的《雪溪图》,画面上陋舍寒江,覆盖薄雪,一片萧瑟,令观者陡生无限思绪。王维的另一传世名作《袁安卧雪图》,画中将皑皑白雪与翠绿芭蕉并置,后人就常以“雪里芭蕉”说明这种得心应手、超乎规矩、具有丰富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艺术思维。“雪里芭蕉”说明画家的慧眼已不局限于具体的自然对象,而是经由自己的慧心重新感悟理解过的自然。五代南唐著名画家赵干的《江行初雪图》,描绘的是江南初冬的萧瑟景象。江边的树叶和芦苇在寒风中摆动,江面在风中泛起层层寒波,骑驴的旅人在寒风中行进,不辞劳苦的渔民仍在江中撒网捕鱼。
北宋以后,各代山水画家中多有“写雪”的作品。范宽是北宋初年的杰出画家,与李成、关仝被称为北宋三大家,画史上有“百代标程大师”之誉。据宋《宣和画谱》记载,宋朝内府收藏范宽的作品有58件,其中雪景山水有竟占三分之一,可见范宽对雪景是何等地情有独钟。范宽的作品流传至今者已凤毛麟角,仅有《雪景寒林图》和《雪山萧寺图》两幅。北宋王诜的《渔村小雪图》,画雪山疏柳,溪岸渔舟,意韵清旷。许道宁的《雪景力》也是山水画中的精品。南宋山水画大家夏圭的《雪堂客话图》,画的是设色江南雪景。金代李山的山水画,“水墨雪景,气韵浑成,得荆、范遗意”(《墨缘汇观》),其画雪景的代表作为《风雪松杉图》。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马琬的《雪岗渡关图》,明代吴伟的《灞桥风雪图》、沈士充《梁园积雪图》,清代王珲的《仿王右丞雪景山居图》、弘仁的《西岩松雪图》等,均为传世的力作。
雪上运动,历来都是人类喜爱的运动项目。每当雪后天晴,最高兴的是孩子们,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冲出屋子,在冰雪世界中撒欢打滚——堆雪人、打雪仗、捉迷藏……这是何等的惬意!其实何止是孩子,君不见童心未泯的大人们也常常出现在玩雪的行列中?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是雪的故乡、冰的世界。这里美在冰雪,趣在冰雪,而这里的旅游常常以冰雪运动、娱乐、观赏为主要形式,它惊险、神奇,充分体现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自古以来,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各族人民就有冬季滑雪狩猎的习惯。现代社会,滑雪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入冬,东北许多地方大雪封山,处处皆是天然滑雪场,戏雪、滑雪,坐马爬犁、狗爬犁、鹿爬犁等在林海雪原中穿行,真是趣味盎然。除了滑雪之外,现代雪上体育有高山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和花样滑雪等。东北地区各雪上运动基地都设有这些运动项目。
哈尔滨地处东北腹地,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冬季漫长,冰封雪飘,白雪铺路,冰冻的松花江如同一条玉带环绕哈尔滨市,素有“冰城”之称。冰雪成为哈尔滨的一道独具魅力的景观。哈尔滨是世界冰雪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每年冬季都举办冰雪节。冰雪节的内容多姿多彩,包括冰雪艺术、冰雪体育、文化娱乐等多种项目。在这里,游人可以尽情地滑雪、滑冰、乘雪橇、坐爬犁、抽冰猴、冬泳、赏冰雪、玩冰雪、唱冰雪、画冰雪、吃冰雪……哈尔滨的冰雪节给人以无穷的享受和乐趣。在冰雪艺术中,最具冰雪特色的是冰灯艺术。在冰灯游园场,人们可以游历一座座高大雄伟而又精细瑰丽的冰雪殿堂,浏览一个个意趣盎然又神态逼真的故事冰雕景区。在五彩缤纷的灯光和悠扬的乐曲声中,参观者仿佛置身于玉宇琼楼,来到人间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