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水市场竞争日益升温,水的话题尤其是新概念饮用水标准问题再度成为热点;
- 全球及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均面临进一步细化,由此引出安全水及健康水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 安全饮用水水质标准主要考虑水中对人体有毒和有害的物质,健康饮用水水质标准是建立在安全饮水基础上,强调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及含量;
- 从科技发展、消费需求、国际趋势的角度分析,健康水的说法立得住吗?其标准制订依据在哪里?
从市场目前越来越名目繁多的瓶装水、桶装水产品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仅仅饮用安全的水,而渴望时常喝到有益于健康的水。为此,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饮用水高层论坛上,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所长李复兴教授再次呼吁,我国应尽快出台实施《健康饮用水水质标准》。
需求催动标准?
李复兴教授用通俗的话做了比喻:温饱阶段喝安全水,小康阶段喝健康水。健康水是饮水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专家指出,健康饮水主要是在满足人体基本生理功能和生命维持基本需要基础上,长期饮用可以改善和促进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同时,健康饮水标准主要针对饮用水行业,而饮用水行业管道分质供水、净水器和桶装水三分天下局面的形成,必将催生健康饮水标准的制订出台。
标准基础过硬?
水净化技术和新材料的长足发展,有效地奠定了健康饮水水质标准提出的技术基础。据李复兴教授透露,目前国内自来水厂技改速度远远赶不上水源水污染速度。而一般瓶装水、桶装水厂或分质管道供水等是对自来水的深度处理,目前已有成熟的高新净水技术和新材料,例如紫外光催化技术、银树脂、新型紫外线技术等。李复兴教授强调,安全水的处理工艺包括净化工艺,而健康水的处理工艺除了净水技术,还应包括调质和激活工艺。
渗透科学理念?
李复兴教授指出,健康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订首先在科学概念和思路上与国内现有标准不同,主要包括几点:一方面目前国内外饮用水标准均以水的安全为基本准则,多是规定了有害、有毒、污染物和毒理等化学控制指标,以最大限量值为主,缺少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项目及最低限量值。另一方面健康水不同于功能水。功能水一般具有一定功效,只对特殊的人群有效,须在医生指导下限量饮用。健康水则强调具有改善促进人体营养保健功能作用,适用于各种人群,不用医生的指导,对饮用的数量不需要限制。
标准依据何在?
据李复兴教授介绍,目前全世界具有国际权威性、代表性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有3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EC)的《饮用水水质指令》、美国环保局(EPA)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我国饮用水国家标准以这三大标准为基础或重要参考来制定。健康饮水标准的制订同样要参照国外发展趋向。
对于健康水标准制订参照国内现有标准的问题,李复兴教授表示,目前我国有关饮用水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8537《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I7324《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I9298《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部门标准建设部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建议的《2000年城市供水水质目标》、《饮用纯净水水质标准》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部颁标准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我国2007年发布的《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基本与国际接轨。
据了解,我国健康饮水水质标准制订已进入科学实验和调查阶段,如对广西巴马长寿地区水源、昆仑山冰川矿泉水、珠峰冰川矿泉水、九千年冰川泉水等综合评定,内容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这些水源均属于原生态健康水,可以作为健康饮用水水质标准制订的参照物。北京爱迪曼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国家药物所等在进行海洋深层水、冰泉水进行小分子团测定和生理功效的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湖南卫生监督所等也通过大量实验结果,为健康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订提供了科学和技术支持。
李复兴教授表示,通过近几年在全国范围逐步建立健康饮水示范工程或样板示范,如天津国投大厦管道分质供水工程、广州纳保公司、辽宁盘锦市、山东枣庄市和北京自来水集团的桶装水厂等,证实无论是地下水源还是自来水源,只要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均可达到健康饮用水水质标准。
标准有何特点?
李复兴教授指出,健康水强调水中保持适宜的矿物质含量、适宜硬度、适宜氧和二氧化碳、pH呈中性或微碱性等。如规定健康水中的矿物质含量,首先应把握水的总硬度,以总硬度代表水中矿物质总体含量,其次是各个矿物质单元含量标准。有机物污染物项目的确定也是如此,将有机物污染物总体指标如TOC、CODMn作为首要指标,再考虑单一的有机物污染物指标。
对于健康水标准中各项指标的确定,李复兴教授指出几个关键点:
微生物指标 各国水质标准都将微生物指标作为最主要的强制性指标。健康水标准应该将细菌总数作为主要的控制指标,并要严格达到纯净水水质标准。同时,参照WHO准则,将微囊藻毒素列入健康水标准中。
有机物指标 西方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有机物污染物控制指标占饮水标准项目的2/3以上。健康饮用水水质标准应当重视有机物综合指标。
无机物指标 各个饮水水质标准均将矿物质元素作为限制性指标或毒理指标,而没有从营养角度来确定水中矿物质最低限量值。健康饮水水质标准不仅要考虑有害矿物质元素最高限量,还要考虑有益元素最低限量。这是健康饮用水水质标准区别于安全水的关键之一。
pH值 目前安全水的pH值规定,国内纯净水标准下限为6,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上限为8.5。健康水pH值应放宽为6.8—8为好,达到7.2—7.5最好。
放射性污染指标 健康饮水标准放射性项目参照美国的水质标准,规定了总A放射性、总B放射性等。
Ames毒理指标 该指标作为综合评价健康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及微量有机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指标。
口感指标 健康水水质标准将参考美国、日本标准,用嗅和味的阈值取代国内现有标准中定性描述。
浊度 生活饮用水标准浑浊度定为≤3(NTU),卫生部规范中定为≤1(NTU),健康水质标准认定在≤1(NTU)。
标准制订难易?
谈到未来健康水标准的制定出台和实施,李复兴教授强调两点,一是健康饮用水水质标准制订难度大。目前从安全角度研究污染物对人危害性的文献多,而从水营养健康的角度研究水的相关文献较少。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从WHO和美国等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并逐步深入的趋势来看,今后健康水的指标必将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完善和细化。二是我国健康饮用水水质标准应当首先建立协作组,包括专家、企业及相关的政府管理机构的相互协作。协作组负责健康水标准制定项目的申报,包括草案的制订及申报。另外,组织专家对标准进行审定和技术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