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诊
北京,每年要排放13亿立方米的污水,相当于一个密云水库的水量。如何将这些污水变成中水,用于清洁街道、灌溉农田、种植绿化,是一道摆在城市面前的难题。
博识
《海底两万里》预言潜水艇
科幻往往是发明之源。早在1870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就在《海底两万里》中描写了一艘名叫“鹦鹉螺”号的潜水艇,构造了一个在水中生活的完美世界。直到《海底两万里》发表25年后,与书中“鹦鹉螺”号十分相似的潜水艇才正式诞生。
在《海底两万里》中,神秘的尼摩船长和几位“俘虏”生活的潜艇之中,如同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小说中描述“鹦鹉螺”号为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航行性能极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小时。这是一艘理想化的潜艇,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由海底煤矿燃烧取得的。食物则全部为鱼类、海藻等,所以说能源和船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来自于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可以无限期的在海上航行。
“鹦鹉螺”号内部有巨大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因此可以连续在海底潜行数月而不需浮上海面。船的内部很宽敞舒适,甚至还有博物馆和图书馆。
今天,人们在上海世博会对未来水上城市和生活进行了一系列畅想,未来的某一天,这些今日之梦都将一一变成现实。

世博会上,美轮美奂的水景人气最旺。
问博
台北 人人伸手还清母亲河
“看,小鱼出来了!”台北案例馆里,一群孩子围着一个电脑屏幕睁大了眼睛。随着孩子们的手指不断点触屏幕,画面中浑浊的淡水河变得越来越清澈,藏在石头里的小鱼和螃蟹纷纷出现在水中,随着手指移动,鱼儿聚集,螃蟹则躲到石头下面,一切都是那么生动有趣。游戏的寓意不言而喻:只要人人都伸出双手进行环保,一定能还清城市的生命之河。
游戏来自于现实的案例。据展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淡水河是台北的母亲河,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它也曾受到污染。但近年来,台北淡水河正逐渐变为台湾近30年来最清澈的河。这其中,台北市民的配合功不可没。比如,从2000年起,台北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这项政策推动市民养成自觉分类、少制造垃圾的好习惯,从而减少了许多环境污染。
同样是演绎城市和水之间的和谐共处,台北案例馆内虚拟影像的“水中之舞”更令许多观众发出啧啧赞叹。在一个3D虚拟影院中,舞者宛如仙子一般出现在水中,随着水的律动,舞者长发飘动,游弋在水波里,栩栩如生。这部几十秒的片子,台湾知名舞者许芳宜在4米深的水中拍摄了10个小时。仙境般的画面震撼了许多人的心灵。人们不禁感叹,人和水的关系能够如此缠绵而和谐。
大阪 自来水比矿泉水好喝
走进大阪案例馆,眼前的一幕令人怀疑自己的眼睛:一个金色的水龙头居然悬在半空中,它下面正汩汩地流出自来水。这可不是世博馆里的魔术表演。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它的秘密在于自来水中间藏有一根透明玻璃管,它在支撑着水龙头的同时,也将水葱低处往上运输,高处的水再沿着玻璃管外壁喷涌而下。看起来,水彷佛从管中流淌出来一样。
这种展示方式是希望吸引观众的目光。在日本,人们不仅可以打开自来水龙头直接饮用,而且大阪的直饮水还被称为“全日本最好喝的水”。大阪市自来水局曾推出一项实验,找来500名市民喝大阪自来水和进口矿泉水。结果,竟然有43%的人认为大阪自来水更好喝。
展馆另一侧,参观者正在兴奋地踩踏着一辆自行车,游客可以把生活污水抽取出来,导入一个管子里。水经过拥有“直径为二十万分之一米的小孔”的反渗透膜过滤,游客可以拿来直接饮用。如果在非洲等缺水地区,这项技术可以大展身手。

大阪,曾是工业污染城市,如今已成“水都”。
大阪馆工作人员小野早苗告诉记者,大阪曾因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造成污染公害等各种问题,为此,大阪水道局引进了许多高科技手段改善自来水水质,用许多年探索出如何为市民奉上“美味之水”。同时,大阪市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下水道。比如下水道废弃的水污泥,通过无害减量的处理,也可以转换为能源和建材等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
海上 漂来一座城市
走进中国船舶馆创意走廊,一幅令人震撼的巨无霸型“航行城市”展现在人们眼前:摩天楼、电影院、饭店、写字楼和飞机场全都建设在一艘大船上。人们还利用休闲时光在“海上之城”特别开辟的海滨沙滩游玩、运动,在星罗棋布的游艇码头架船出海,搭乘五星级豪华游船环游全球。海鸥掠过上空,人们在“海城”的生活如同在任何一个大都市里一样。
这并非只是一个对未来的幻想,如果人类能和水和谐相处,未来的航行城市将不是梦想。
“航行城市的很多技术已经很成熟,比如海水淡化系统、太阳能系统等。但是由于经济成本等原因,这样的水中城市还在酝酿之中,期待不久的未来可以实现。”中国船舶馆的媒体负责人胡晓峰向记者展望。
博览
马赛 拟建海上摩天楼
在2010年evolo摩天大楼设计比赛当中,设计师德里克·福瑞伊以及丹·波尔诺斯提出的法国马赛塔城(Tower City)设计方案获得了评委会特别提名奖。根据设想,这座摩天大楼位于水上,由一系列高柱堆叠而成。
设计师表示,随着未来马赛人口数量的增长,居住空间显得尤为宝贵,因此把居住大厦设计在水上会是一种趋势。塔城内各种综合设施齐备,也可为居住者提供办公以及娱乐场所。城中还设有学校、医院、邮局等服务部门,完全能够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同时,设计师表示,塔城的建造使用的是马赛其他旧建筑当中的可回收材料,整幢大厦以柱形结构为主,不仅外形壮观,还充分考虑到了环保性。

马赛塔城,以柱形结构为主体,不仅外形十分壮观,还充分考虑到了环保性。
作为法国第二大城市,马赛总人口达到160万,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500人,居住环境十分拥挤。此外,作为一个港口城市,马赛四周被水包围,可用土地爷在日益减少,因此,选择水上而居是个极佳措施。
设计师希望通过建造水上建筑,将城中人口逐步迁移至水上,让马赛土地面积得到保留的同时,努力恢复其生态环境。这样一来,住在水上建筑中的居民不仅获得了足够的生活空间,而且还能充分享受到陆地上大自然所带来的美景。同时,在建造塔城的同时,设计师还要求马赛方面着力建设其海上运输系统,使其能够为居民出行以及旅游提供更大便利。整幢大厦将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动力,其交通、电力以及生活设计所需能源也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