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世博会四川馆,映入游客眼帘的是四川特有的山水造型,镂空剪影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着独特的“川山、川水、川人、川魂”。在世博会上,从象征城市智慧的千年水利工程都江堰,到可以将污水变清的活水公园,“水”作为一张四川名片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四川馆官方合作伙伴”蓝剑饮品集团的冰川时代天然矿泉水成为“上海世博会四川馆唯一指定饮用水”,这与四川馆‘水润天府,生命之舟’的主题一脉相承。“水,不仅滋养生命,更孕育文明。我们不仅要让每个参与世博会的人喝上安全、健康和营养的天府好水,更要以一颗感恩之心向全世界倡导‘人水和谐’的理念,传递‘上善若水’的精神,让天府好水不仅造福四川,更要润泽天下。”蓝剑饮品集团董事长郭一民表示。
天气炎热,在世博园中唯一的露天案例馆——成都活水公园案例馆中,水雾缭绕,荷花和芦苇,让人精神一振。更为神奇的是,每天世博园的15吨污水会在这里变为清水。从5月1日开园以来,到8月8日已满百日,虽然处理量只是部分雨水和污水,但却完美诠释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了成都活水公园案例馆常务副馆长方雷,解密约1500吨“活水”背后的故事。
唯一露天馆同类馆游客量排名第一
华西都市报: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成都案例馆是唯一露天馆,远远就能看到水雾缭绕。在炎热的天气下,是否能吸引更多外游客?
方雷:在世博园中我们这也是唯一露天馆,一个连一个的芦苇塘床,还有正在盛开的荷花,水中成群游来游去的鱼儿。坐在川西特色的亭子里,雾林中不断喷着水雾,的确让人感觉很舒服。
开园以来,全球各地的游客来参观活水公园已达到了90多万人。可以这样说,来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游客80%都会来这个馆。在实践区同类展馆中,可以说排在第一位。一方面由于馆址位于实践区北部中心区域地理位置有关,更关键的是与成都的开放、宽容的城市特性有关。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成都案例馆形如一条游在水里的鱼,一个半公开区域的展馆,且十分有田园特色。其他展馆都是建筑物,在这里却是“城市里找到田园的感觉”,因此很多游客来了愿意逗留,拍照,坐下来休息一下。
芦苇荷塘每天处理15吨污水
华西都市报:这个案例是微缩版的成都活水公园,它的人工湿地生物净化系统在工作吗?
方雷:每天这里都要处理15吨污水,既有雨水,也有从世博园北部片区十几个展馆“流”来的生活污水。比如,成都案例馆的隔壁展馆里有一个餐厅,透过餐厅玻璃窗,游客可以看到“活水公园”的荷塘中清澈的水,还有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可游客很难想象到荷塘的清水,有一部分就是来自该餐厅的生活污水。同样,游客也难以想象,美丽的活水公园下有一个污水处理管网,一个人工湿地生物净化系统在悄悄地忙碌着。
细心的游客可以发现,走进公园第一个小喷泉景观——厌氧沉淀池里的水是污水,这是水净化处理的第一道工序,经过龙门山植物群落,还有如鱼鳞般的18个芦苇塘床,水逐渐变清,最终流入荷塘的水达到了一般鱼类保护水质要求。
每天,荷塘消耗水量约6吨,全经过水处理的雨水和污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游客说这里是个神奇的公园。有趣的是,每天15吨水处理都是“大自然”在忙碌,而人只是做一些维护。
幕后故事还“代表”着三圣花乡
华西都市报:与现实版活水公园,案例中所展示的有什么不同和特色?
方雷:世博上的微缩活水公园,是现实的一个提升版,不管是水处理方面,还是更好切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方面。除了人工湿地生物净化系统,游客可看到很多城市元素,比如浮雕上的芙蓉花,比如模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这里有成都最新的一些管理理念和风貌。水是一个基本载体,展现的一个城市。
从2007年申报开始,到如今的入园展示,我非常幸运地见证了整个过程。实际上,最初申报时,成都上报了两个最佳案例,一个是活水公园,另一个是三圣花乡。全球100多个城市报名,经过了几轮遴选,成都是第一批通过的城市,两个案例基本都通过了。当时。世博会方面希望三圣花乡案例以报告厅的方式展示,两三天太短,受众也较少。最终,成都舍弃了这个案例,而将三圣花乡所展示的统筹城乡和田园理念融入到了活水公园案例。
世界舞台:“活水”一路艰辛前行
华西都市报:作为一名全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您有什么感想?
方雷:从申报到设计,然后到建设和运营,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从100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非常不容易,谁也不敢打包票一定成还是不成。在设计上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在世博的平台上展示四川,展示成都?在设计上花费了将近一年,几十次修改稿件,2009年初才敲定。与其他展馆有很大区别,我们有污水处理,整个水网管道的建设,考虑怎么样与整个园区配合起来。
华西都市报:整个案例馆建设运营等方面资金投入有多少呢?最终取得的效果如何?
方雷:估计有数千万资金吧。从展示效果来看,非常不错。从入园到现在已接待了90多万游客,马上接近100万人。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还有一些大企业的老总和知名人士等,对我们的评价很高。预计世博会期间有望接待160万到180万人,如此大的人流量和展示效果,还有大批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无法用数千万的资金来衡量。
借世博会助推四川走向世界
华西都市报:在四川周期间及今后,还会有哪些活动?
方雷:在四川周期间,成都推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面向全球征集熊猫守护使。今后还将举行旅游推介,邀请其他展馆的馆长到成都参观等系列活动。四川成都位于西部,是一个需要快速发展的区域,在国内具有不错的影响力,但在国际上却有待提升。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舞台,在世博会及在刚开幕的四川周期间,打出的川茶、川酒、熊猫,还有都江堰和活水公园诸多名片或者元素,会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四川,有力地助推四川走向世界。
华西都市报:从象征城市智慧的千年水利工程都江堰,到可以将污水变清的活水公园,是否很多人通过“水”记住了成都,记住了四川?
方雷: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个城市之源。
从活水公园一个点,从水治理一个点,到城市管理,到怎样成为一个田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上的四川馆,场馆主题就是“水润天府,生命之舟”,水也是四川的一个名片。同时,也不单单是一个水名片,比如活水公园能否入选实践区靠的是两方面,一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城市的宜居。所以说,从水这样一个点,来引发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方面的建设和管理理念的展示,表达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