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和平工作人员正在处理鱼类样本
中国 — 北京,2010年8月25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对取自长江的两种常见食用鱼进行检测后,发现了可以干扰内分泌并影响性发育水平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中国尚未将这些化学物质纳入监管体系。绿色和平呼吁中国立即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监管,以减少、限制和最终消除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在最新水污染调查报告《“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发布会上,绿色和平水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武毅秀说:“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我们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以及雄性精子质量下降、数量减少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
相关链接:《“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
我们身处的社会充斥着数以万计形形色色的人造化学物,有些化学物已证实对人体健康或环境有害,但有更多的化学物从未经正式测试,长期使用和接触后带来的影响仍属未知之数。我们在电子产品、清洁剂、油漆、家具、玩具、化妆品、药物、衣服和食物等大量日用品中依然能找到有毒有害的人造化学物。有关产品在生产、使用或弃置过程中释放出的化学物散布于水、空气、土壤和生物中,无处不在。
有毒有害物质一旦释放到环境,便难以清理或控制其带来的风险。持久性强的有毒有害物质,即使经过传统的“末端治理技术”,包括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方法,亦不能彻底控制或消除,因为有毒有害化学物会直接排出或累积于污水处理厂内,成为有害的污泥废物。有毒有害物质可长时间危及广泛地区。由于它们能通过空气或水传播到远距离的地方,然后经食物链再浓缩到危险水平,因此即使实行了控制措施,其影响仍然无远弗届。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类和环境带来的沉重代价,至今仍难以确定和评估。 最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从源头开始管制,首先,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系统地重新考虑和设计产品及生产过程,逐步减少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并最终确保有毒有害物质“零排放”,并以毒性较低甚至无害的物质取代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替代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