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不成云的潇洒,就吹成风的浪漫
流不成海的宽广,就跃成溪的豪放
女人如水,红楼如梦
作者自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手持一把辛酸泪,步入红楼梦中人。
“寒潭度鹤影”,“冷月葬花魂”,“水”是《红楼梦》中处处可见的意象。不仅有云霜雨露的娇媚,也有溪流河海的柔情;不仅有一带清流的幽静,也有汩汩泉水的温婉;不仅有盈盈珠泪的酸楚,也有以泪报恩的感动。
大观园里,千百翠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派清泉,绕阶缘屋,盘旋竹下,水清而浅,源源不断,恰似九曲回肠,一脉情思,细而不绝。红楼中的“水”意象不仅采用对现实生活中“活水”的描写,同时还借助了一些特殊形态来呈现。有时是碧空万里的一朵浮云;有时是梨花枝头的一丝春雨;有时是冬日窗棂上的一抹寒霜,有时是清晨竹林中的一滴雨露。两种写法相互呼应,赋予了“水”独有的个性,给人以视觉的美感,听觉的享受。
红楼女儿中,“云”与“水”的衔接,运用的最为巧妙的莫过于“湘云”之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一句“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湘云”二字,意旨湘云之情感犹如湘江之水,起伏涟漪,波动不止。“湘江水逝,云散高堂,”淹没了“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终成了“家破人散、欢爱成空、孤独一人、泪眼横流”。与其说史家的衰败是一种客观规律,倒不如说是人物命理的定然。
园中的脉脉泉流,有如灵界在凡界的缩影。“泪”与“泉”是动态的水意象,鲜活而缠绵。黛玉原是一颗绛珠仙草,宝玉则是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草在水干前许下“下辈子所有泪都为你流”的承诺。作者在情节展开之先设计了三生石畔的浇灌神话,正是为这淋漓泪水作了预见性解释,使黛玉这枝傍水而生、依露而活的水芙蓉,将泪水化为情感宣泄的唯一方式变得顺理成章。宝玉向黛玉表达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时,曾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情似水,水亦情,一句誓言,一种缘分,前世姻缘,注定泪洒今生。
作者借宝玉口提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头”的命题。女儿是水,水是女儿的象征,自古文人墨客都认为水是清澈纯洁的象征,是不与世人同流合污,清高洁净的体现,红楼女儿都拥有着水一般清净洁白的品质,同时也充分说明贾宝玉尊重女性、热爱女性的性格特点,就如黛玉以花自喻一般,“女儿”像花一样鲜艳、美丽、芬芳,像水一样清澈、晶莹、明洁,他们年轻的生命,闪耀着真和美的光彩,如一缕阳光,一股清风,净化了尘世的污浊,照亮了灰暗的天际。
传统诗词中的水意象。表达的多为情思万缕,愁思不断。有“仍怜故乡水,万里运行舟”的离愁,也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伤感,作者常常以“水”来寄托其愁苦之情。而《红楼梦》中,作为少女诗人的林黛玉将她的满腹愁苦诉诸于幽闺之中,“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盈盈独泪因谁泣,点点华愁为我嗔”;“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一生爱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就这样,黛玉用她的感伤,用她的泪水感动了宝玉,感动着世人。
千百年来,饮茶品茗一直被人们作为一种艺术享受而被广泛推广,随着茶叶的不断发展,咏茶诗篇在许多诗词作品中逐渐出现,已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又一亮点。唐代诗人元稹曾作过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颇为少见,独特之处,溢于言
表,诗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红楼梦》中对茶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意蕴深刻,让人回味无穷。地位甚高的贾府,对日常用茶的种类、器具等方面也尽显富贵之气,单对茶的描写就有二百多处:贾母不喜欢的六安茶;怡红院里的女儿茶(即普洱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妙玉特备的老君眉;熙凤房中暹罗国的进贡茶等等,此外就连奶奶们、小姐们饭后的漱口茶、茶泡饭等情节也不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水为茶之伴,有好水的冲泡,才能体现出茶的韵味,《红楼梦》中,泡茶之水更为讲究。作者虽然没有花大量笔墨在泡茶之水上做文章,但几个细微情节就可看出大观园女儿们在饮茶方面的独道之处,“雨水煎茶”、“雪水烹茶”,“雨”与“水”这一自然界的普通景观,试问如今又有谁能想到这特有的好水呢!天道自然,天人合一,渗透的是大观园女儿们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品味、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酒文化”也可谓《红楼梦》中又一点睛之笔。酒,是一门艺术,以其水的外形,火的个性而独具魅力。《礼记》中曾记载“酒者可以养老也”。红楼中的“万艳同杯”酒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它是用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制而成,故得名 “万艳同杯”。其实此酒非彼酒,而是作者对封建时代残酷现实的不满而虚拟的代表物。“万艳同杯”也作“万艳同悲”,暗示着大观园女儿们的最终命运。悲乎哉?悲也。
综观红楼水系,有离恨天灌愁海之天上水,有中间、地下的江河之水、大观园中的山泉清流之水,下有黄泉网,真是上中下辉映,平面立体交叉,纵横连通。前有神瑛侍者之甘露,后有黛玉一生泪水的回报。在这里,“水”就是一条天地合一,人神合一的生命线,它带来了情感的宣泄,了却了木石前盟。红楼水网主流精彩绝伦,支流更加玄妙非常,末端毛细水网,更使人拍案惊奇。当妙玉送给“你”一杯清茶时,“你”能猜想到用的是多年生的雨水吗?宝钗的药引子更为奇特,它要“雨水”——这天下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用白糖蜂蜜做成丸,看来这只能找“可巧”了,可那时它在哪呢?
天上的十二钗对应着地上有血有肉的女儿们,她们是上天的影子。她们有的是主子,有的是奴仆,不管身份高低,形象都是美丽无比,一双水秀的眼睛,水红绸子的水绿裙子,还有那水红撒花夹裤……仿佛从她们身上看到了水流,无声无息的,虽没看见浪花,但确实看见了彩色的波纹。这些人均多愁善感,泪水常流,流入灌愁海中,进入了三界的水循环之中。最后这些人间的水啊,都进入了太虚、归于黄泉,成为历史必然。
红楼梦中水网密集,不失为中华水文化之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过者均感叹其写作手法之细腻无比,使人看了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忽地一声霹雳,红楼梦醒,真是个流水落花春去也。而红楼水网依然流淌在我们心中,存留于世人的记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