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参观鹤地水库壮观的放水情景。

静静的赤坎水库。
核心提示 日前,全国不少地方爆发了不同程度的饮用水源危机。记者昨日从市环保局获悉,我市划定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个,全市12个重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工业污染源排污口已全部取缔,二级保护区污染企业,正按规定逐步清理。目前,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仍然保持100%。
现状——
市区9个地下饮用水源的水质良好
据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全市地表水共划分为85个环境功能区,其中具有饮用水功能区21个。在此基础上,我市划定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有12个,包括鹤地水库、赤坎水库、大水桥水库、合流水库、甘村水库、青建岭水库、西湖水库、白水沟水库等水库以及鉴江干流、袂花江、南渡河、雷州青年运河等,12个保护区主要为湛江市区以及各县(市、区)集中式供水的地表水水源地;市区有9个自来水厂(即东菊、屋山、东山、平乐、开发区、海滨、霞山、龙划、临东等水厂)以地下水为水源。
根据日常水质监测和本次取样检测结果,全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赤坎水库备用水源水质指标不稳定,枯水期个别指标超标;市区9个地下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总体良好,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5)中Ⅲ类标准(湛江地区地下含水层的湛江组地层铁、锰元素含量较高,土质呈弱酸性,引起地下水源中的铁、锰等指标偏高)。
目前,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仍然保持100%。
成效——
一级保护区内工业污染源排污口全部取缔
饮用水源保护关系到全市750万人口的健康,丝毫马虎不得。多年来,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地的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把饮用水源地保护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各有关部门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督管理。
除了在项目管理上严把关,严禁对饮用水源有污染的新建项目进入水源保护区外,环保部门还加强巡查工作,除了作定期检查外,在汛期和枯水期以及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地防止了污染事故的发生。
据悉,各地基本做到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违法行为。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限期清理整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和排污口。清理水源保护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垃圾堆放场和网箱养殖等污染源,取缔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污水排放口。对划定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后的新建项目必须关闭或搬迁;划定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之前的现有建设项目必须达标排放,并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对超标排污的实施停产、停业整顿,整治不达标的实施关闭。目前为止,全市12个重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工业污染源排污口已全部取缔,二级保护区污染企业,正按规定逐步清理。
隐患——
市区备用水源及鹤地水库面临污染威胁
尽管我市水源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隐患,尤其是市区水源及鹤地水库来水污染威胁十分严重。
据了解,作为湛江市区(赤坎水厂)供水备用水源的赤坎水库、合流水库,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一是供排水布局不合理。赤坎水库输水渠道同时又是麻章区的排污渠道,在10余公里长的渠道上,分布有十几处工业、生活污水排放口,污水顺渠道流入水库;此外,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未经截污直排入水库,严重污染水库水质。二是合流水库一级保护区内,有湛江市甘蔗良种场、金牛实业有限公司、畜牧技术推广站、农科所奶牛场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其中畜牧技术推广站养猪场存栏量达到5000头,养殖废水仅通过规模较小的沼气池处理,其余没有污染治理设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保护水源的意识淡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和部门出于局部利益,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搭建饮食、娱乐设施,排放废水污染水源。”环保局有关负责人给记者举例说:“如赤坎水库,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非法建成经营的名翠山度假村(麻章区辖区)、百果园和休闲谷。最近,在合流水库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成了集餐饮、旅业、游船、钓鱼娱乐一体的半岛农庄投入经营,餐饮费水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排入水库,对水源水质安全构成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湛江人“大水缸”的鹤地水库,目前面临水质的污染风险。一是上游广西陆川、博白两地生活、养殖污水和厂矿企业废水排入九洲江进入水库,造成污染。二是我市的石角镇、红湖农场等约1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排入库区。三是养殖废水污染。据调查,红湖农场场部及下属三个连队养猪户近300户,存栏量约10000头,年出栏量2到3万头,但仅有15户建设有沼气池、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其余仅建有简单的化粪池或没有化粪池,养殖废水部分用于库区周边种植灌溉,最终是直接或间接进入水库污染水源。
本文来源于湛江新闻网:http://gdzjdaily.com.cn/zjnews/zjsociety/2010-09/14/content_125808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