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9月23日文章】题:中国的“绿色经济”不得不推迟实现(作者 多伊尔·麦克马纳斯)
上周的一天,我因堵车被困在了中关村。空气闷热、污浊、烟雾弥漫。双向6条车道上的小汽车、货车和公共汽车几乎停止不动。司机估计,前往市区约14公里的路程要花一个小时——他估计得一点没错。我在想:这是我一直读到的新的绿色中国吗?
事实上,中国一点也不绿。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建立在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极其低效的能源消耗之上。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约8%,却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
当然,从人均角度来看,中国13亿人口的能源消耗水平只有我们的大约四分之一。但这一差距在缩小: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超过欧洲。面对这些预测,一些中国官员直截了当地说,中国的排放量不关其他国家的事。
难道中国没有将“绿色经济”作为国家的发展目标吗?难道中国没有在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排放吗?中国政府没有投入数十亿资金发展可替代能源吗?
没错,但这并没有让中国成为环保清洁的国家。这让中国成为了一个主要污染国,中国承诺有朝一日治理环境——在经济发展之后。如果可替代能源今后能成为赚钱的生意,中国希望参与其中,这是件好事;但在中国自己的熊源结构中,清洁的可替代能源仍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
还有一大因素使得改善中国的环境非常困难:中国专制的官僚机构的现实情况。中央政府宣布雄心勃勃的目标,但许多地方官员和企业主无视或破坏目标,这往往是奖励增加生产而不考虑其他代价的错误的激励措施导致的结果。
例如,在华中和华南,地方政府通过停电来实现北京提出的降低能耗的要求,但许多工厂转而用柴油发电机来代替。
在珠江三角洲,为了遵守政府的规定,燃煤电厂在烟囱上安装了涤气器,但一些电厂根本不开启没备,因为这会增加开支。在中国西北,政府下令让数百个风电机组制造清洁能源,但电网却无法处理它们生产的电。产量目标实现了,但一些风电机组只是徒劳地在风中运转。
在中国的部分地区,受优待的企业得到了“受保护企业”的官方身份,可以不接受环境检查。据报道,在安徽,6名环保局官员今年春天被集体停职,因为他们工作太努力:他们“厚颜无耻”地在一个月内对一家橡胶工厂进行了3次检查。
因此,如果下次有人告诉你,在能源和环境问题上,我们应向中国看齐,你得问问他们指的是哪一部分:豪迈的言辞还是令人失望的表现。
编辑:周子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