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一处管好一处受益一处
本报讯(记者赵建军)“以前吃水是俺们最发愁的事儿,不要说安全的饮用水,能有水吃就算不错了。现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终于喝上了安全、甘甜的水。”11月2日,说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好处,翼城县中卫乡甘泉村的65岁农民张连珍满心甜蜜溢于言表。
自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启动以来,临汾市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民生大事来抓,按照“统筹考虑、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到目前,全市建成各类饮水工程2424处,解决了2768个自然村85.3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的全覆盖。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产权不清晰、责任不落实、服务质量低和经济效益差等主要问题,临汾市树立起“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效益是目的”的思想,把工程建后管理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为此,该市水利局在总结过去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严把施工材料采购关、施工队伍选择关以及施工质量关,既要覆盖率,又要保证率。
农民吃上了安全水,如何让这些工程长久发挥效益,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试图破解的难题。在实践中,临汾市结合本地实际,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上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该市先后出台了《临汾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等十一个政策性文件,并要求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具体的建后管理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以指导和规范工程运行管理行为。同时,该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站(中心),乡镇成立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分站,村成立村级用水管理协会,自上而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网络,杜绝“短命水”,确保“水长流”。另外,为让农民喝上“放心水、明白水”,各县(市、区)水利局还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核定水价,加强水费管理,积极推行公开水价,并逐步建立有偿供水、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使饮水工程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编辑:周子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