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8.5%,位居世界第6位,虽然存储量丰富,但由于人口数量十分庞大,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4%,大大低于世界人均占有水平,仅列世界第八十位。要维持占世界人口总数22%的人口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的需要,不免捉襟见肘。而且,随着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一数字还将逐年递减。
水污染加上水资源紧缺,将会引发严重的水危机。它不但会使我们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经济发展难以维持,而且会使生态环境趋于崩溃。因为当用水量等于可用水量时,为了生存,生态水量将为零,就会造成河流干涸、湖泊萎缩、地质沉陷、海水入侵……
那该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困扰的世界性难题呢?开源还是节流?资源有限,已不可能存在开源的可能。那节流?毕竟只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答案只有一种:水的循环利用。
水是循环性资源,亦是可以再生的资源。根据其客观规律和循环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
水的自然循环
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方式存在,从海洋蒸发变成云,又以雨、雪等方式降落到地面,部分蒸发,部分渗入地下或汇成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归大海。
水的社会循环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中,人类不断地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活动之需。其中又包括农业水循环与工业水循环。

某企业工业水循环系统
农业水循环可利用率较小,暂且不提,而工业水循环将近占整个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九成,可谓是整个社会水循环的主体,重中之重。工业水的循环利用问题,就是解决人类水危机的关键。那它的核心又在哪里?—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则依靠排水系统加上循环利用来实现其目的。传统排水系统的功能是将污水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形式单一,不够灵活。而现代排水系统则要实现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参与水资源配置,成为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建造科学经济的排水系统加上良好的循环利用措施,污水处理将事半功倍,工业废水的利用率也将得到最大的改善和提高。
现在,全国各地花费巨资进行污水厂的建设、改造和深度改造。各大企业也积极斥资实现各种工业污水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为人类的水危机做着长远而不懈的努力。而作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工业水循环似乎已经成为了目前人类面对水资源危机的最后“救赎”。
编辑:周子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