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河涌。记者邵权达 摄

荔枝湾涌。记者王燕 摄

猎德涌。实习生陈卓达 记者黎旭阳 摄

白云湖。实习生陈卓达 记者黎旭阳 摄
张虎表示广州治水不会停步 也希望更多人了解广州、热爱广州、唱好广州
亚运再次“唤醒”了水城对水的“呵护”。经过综合整治的121条河涌水质持续好转,每天减少直排珠江污水80万吨。北修湖,南建闸,打通任督二脉,是广州治水史上的转折点。以“揭盖复涌”的荔枝湾涌为例,可谓“桥桥皆景致,步步见风光”。
广州市水务局局长张虎
(记者刘幸 通讯员卢绍琨)“我十分支持‘新广州好’百米长卷图荐景活动!”昨日,广州市水务局局长张虎在接受本报访问的时候,听到“新广州好”百米长卷图荐景活动还将通过用最优美诗词赋咏羊城,记录下城市最美瞬间,让广州这座历史名城的处处美景呈现出来时,第一时间表示要全力支持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举办的“新广州好”百米长卷图荐景活动。他表示,广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经过综合整治的121条河涌水质持续好转,呈现出“一涌一景”、“一涌多景”的新面貌。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广州、热爱广州、关心广州、唱好广州、唱响广州。
水城广州每天减少直排珠江污水80万吨
“水城”威尼斯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相连而闻于世,而广州“水城”的历史更胜一筹。张虎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广州仅市中心城区就有河涌231条,六脉皆通海。
亚运再次“唤醒”了水城对水的“呵护”。2008年12月23日,广州市启动了新一轮治水行动,立下了“到2010年6月底全市水环境明显好转”的军令状,并与全市13个治水责任主体签订了“责任状”。
广州用什么办法实现水体明显好转的目标呢?张虎告诉记者,“治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比如说上游下游工程搞好了,中间没有搞,说不定下次大雨时中间一段就出现水浸;又如只考虑了部分而没有系统性治水,均会失败。广州治水是截污清淤、雨污分流、调水补水、堤岸建设的综合整治‘四部曲’,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张虎说,首先得切断流向河涌的“黑手”,并将它们引导到藏污纳垢的地方进行净化。其实此轮治水前,广州市中心城区建成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202.5万吨/日;不过治水的一年半下来,广州一共建成38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65.18万吨/日,每天减少直排珠江污水80万吨。
以石井河为例,整治前沿岸的工业企业平均每天排入石井河流域的污水为5000吨,如今石井河沿线黑龙变玉龙,明年将举办龙舟赛。
确定了“系统性治水”的路子
单单切断伸向河涌的“黑手”还不够,广州深刻认识到水的流域性、流动性,确定了“系统性治水”的路子。张虎形象地说道,北修湖,南建闸,打通任督二脉,是治水史上的转折点。北部新添广州最大人工湖白云湖,每天为石井河补水50万立方米,大大提高了石井河的生态自净能力。南部,海珠区河涌“群闸联控”变为现实,通过控制水闸调水补水,珠江水从石榴岗河水闸进入海珠区河涌网,为大塘涌、五凤涌、上冲涌、黄冲涌、北濠涌、西碌涌补水。珠江之水还给天河区猎德涌、沙河涌、车陂涌3条河涌进行补水,使河涌由“死水”变“活水”,提升河涌的自净能力。
121条河涌水质持续好转
一年半的治水下来,成绩单如何呢?张虎说,治水以来,广州瞄准了西江水源,如今整个西江引水工程让越秀、荔湾、白云、天河等600万居民喝上西江水,实现了喝健康水到喝优质水的飞跃。
张虎说,纳入综合整治范畴的121条河涌,如今水质持续好转,呈现出“一涌一景”、“一涌多景”的新面貌。据环保部门水质监测,经过综合整治的121条河涌水质持续好转,其中黑臭最严重的石井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改善明显,石井古桥、潭村公园、鹅掌坦等多个河段发现鱼、龟等水生动物,水质改善明显。全市新增水边绿地面积586.56万平方米,新增水域面积277.8万平方米,新增绿道323.4公里。
如今,漫步于遍布广州的河涌边上,总有让你留恋的一景。如走在东濠涌上,“一流的生态河涌历史长廊”将徐徐向你展开;在河两边,则采用自然河底及生态堤岸的形式,并沿河道护堤广种水生植物及柳树等,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生态景象。
而“揭盖复涌”的荔枝湾涌如今清水蜿蜒,曲桥佳木,亭台楼榭,美不胜收。除了岸上的历史建筑,还在涌面上新建了4座古式景观桥梁,小桥、流水、西关风情建筑一起构成一幅精致典雅的园林图画,可谓“桥桥皆景致,步步见风光”。
后亚运:水环境根本性好转
但亚运成功举办并非广州治水的终点,而是广州治水的一个新起点。张虎说,在水环境明显改善之后,广州治水不会停步。“我们将会继续努力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水文化’环境,实现广州水环境根本性好转的最终目标,把广州打造成生态水城。”
编辑:周子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