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19日,持续了近两个月的特旱,依旧严重影响着河南、山东及安徽的部分地区。
当日,河南省紧急召开全省抗旱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抗旱工作。山东省也于19日向旱情严重的15个市紧急拨付抗旱资金5000万元,以开展应急水源建设等。
这场200年不遇的特旱灾情,让受灾市县在用水方面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吃紧,而流经此区域的黄河,则成为抗旱的“救命稻草”。
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黄河长期以来实施调水调沙,导致下游沿线的引水能力不同程度下降,出现了“有水难引”的困局。
另一方面,大旱当前,各市县的需水量节节攀升,用水指标却屈指可数,使得争水矛盾较为突出,“争取引黄指标”正在成为当地水利部门抗旱的一个步骤。
调水调沙致引水难
昨日上午,河南省东明县谢寨引黄水闸处,从不远处引过来的黄河水,水量很小,细若游丝般地缓缓过闸。
谢寨闸承担着菏泽地区的麦田灌溉任务,从主干渠旁引出来的诸多分渠,延至曹县、定陶等地,上月初该闸开启,以灌溉干渴的麦田。
和谢寨闸同时被开启的,还有牡丹区刘庄、鄄城苏泗庄、郓城杨集3座引黄闸。在整个菏泽地区的9座引黄闸中,只有这4座可用,远不能满足目前的灌溉所需。
菏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秘书科负责人耿廷柱向记者表示,现在抗旱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引黄灌溉水源不足,调水调沙让引黄闸的引水能力不同程度下降,个别闸在正常流量情况下已基本引不出水来。
2002年,为实现“河床不抬高”目标,黄河开始实施调水调沙工程,通过小浪底调控水沙,以减少黄河淤积,达到冲淤平衡。
当时的调水调沙,“较少考虑抗旱因素,闸高而水低,让沿线产粮区的灌溉成了问题。”东明县水利局一官员称。
毗邻谢寨引黄水闸的谢寨村,就在黄河边上。该村一李姓村民向记者诉苦:“我们实在太亏,在黄河边上没水吃,引不上来水。”
菏泽市水利局给记者提供的材料中写道:“调水调沙给引黄灌溉和供水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鄄城县旧城闸,设计引水流量每秒50立方米,现在引水流量不足每秒4立方米。”
“解决这个引水难题,别无他法,只有炸掉引水闸,重新修建,但没有资金。”前述水利局官员说。
各县市争引黄指标
这场特旱,让受灾地区水利设施的欠账暴露无遗,黄河成为救命稻草。“对我们来说,黄河水非常珍贵,因此一直在争取用水指标。”东明县供水处处长袁建中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菏泽高村水文站流量现在不足每秒300立方米,全市开启的4座引黄水闸总流量不足每秒40立方米。
目前黄河河务局分配给菏泽的1月份引水流量仅每秒20立方米、引黄指标5700万立方米,远不能满足抗旱需要。
“我们一直向省水利厅、黄委会反映情况,希望能多得到一些指标,但无济于事,一方面黄河下泻流量偏小,另一方面是用水指标需要整体调配。”耿廷柱说。
河南濮阳河务局水资源管理科孙科长介绍:“各省有各省的用水指标,现在主要是以供定需,而非以需定供。”
记者了解到,如今实施的黄河分水方案,仍然执行的是1987年出台的标准,该方案明确了引黄各省正常年份的分水指标。
孙科长说,“87分水方案”中,分给山东的为70亿立方米,河南为50亿立方米,河北为20亿立方米,但在总指标下,各市县如何分水,没有明确下来。
黄委会副主任苏茂林也指出:“在整体指标明确而内部分水不明的情况下,区域内部争水日益明显。”
“我们会努力争取引黄指标,早开闸早引水。”袁建中说。
但记者采访多位地方河务局和水利局官员得知,黄委会的指标不会过度倾斜,出发点是要保证黄河的不断流以及下游地区的用水。
据了解,黄河沿线多地将加紧存储黄河水,菏泽市拟在未来建立大型水库,以在河水丰沛期大量蓄水,以便应急之需。目前,该市在曹县和单县仅有两座水库,大约可蓄4000万立方米水。
编辑:周子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