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 好水地图 | 饮水知识 | 专家说水 | 水闻趣事 | 水文化 | 饮水问答 | 水与养生 | 精品展示 | 期刊
  饮用水产业委员会欢迎您入会!     本站访问量:
当前位置:饮用水世界 >> 环境保护 >> 浏览文章
长江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栖息地告急!
时间: 2011年03月01日  来源:自然之友  作者:  浏览次数:

2011年新年伊始,自然之友、大自然保护协会等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就打响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家园保卫战”,为留住上百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家园而努力。其起因是国家环保部公示称“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申请已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此项公示信息在环境保护组织中引起轩然大波,环保组织认为,评审委员会的这一决定与前期大量的相关研究的结论直接矛盾,同时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的相关法规相抵触,一旦上报国务院并获批准,将对公众的环境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再加上国家环保部所谓的公示流于形式,只公示了最终结果,对于调整的前因和博弈过程却讳莫如深,更是引发了如潮的猜测和质疑。

那么,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究竟为什么要调整呢?环境保护组织又为什么会如此强烈地反对其调整呢?

保护区的前世今生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4个省、市域的宜宾县、重庆市巴南区、习水县等25个县市区,是我国唯一一个跨越多个省级行政区并专门以珍稀特有鱼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保护区,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型自然保护区,范围包括长江上游部分干流以及赤水河、岷江等一些长江支流江段,河流总长度为l162.7 km,其中长江干流江段长355.0 km,保护区面积为33 174.2公顷。

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岩原鲤等70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及其栖息生境,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鲟和达氏鲟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胭脂鱼、大鲵和水獭3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名录的有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的有2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1998)的有9种,列入相关省市保护鱼类名录的有15种。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4年,其前身是宜宾市珍稀鱼类保护区和泸州市珍稀鱼类保护区,这两个保护区于2000年合并,并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名为“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补救因水电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等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

但是,2005年,为了给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即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水电站让路,该保护区的边界被迫做出调整。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水电站的坝址都位于当时的“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32条明确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最终,在保护与开发的博弈中,开发占了上风,为了使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水电站的修建合法,保护区被迫让步,保护范围大幅减少。调整后的保护区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从这个保护区变更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长江鱼类生存环境的变化。20年来,为了满足水电开发的需要,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被迫从葛洲坝退到三峡,从三峡退到溪洛渡,从溪洛渡退到小南海。专家认为,该保护区已经成为平衡长江保护与开发的最后底线,是长江鱼类最后的栖息地和庇护所。

长江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家园再遭水电开发威胁

根据媒体报道,2005年保护区调整后,国家领导人对此曾有过批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更名一定要慎重,这次调整后就不要再动了。

但是,2009年,保护区调整再次被提出。这一次,是为了给小南海水电站让路。

小南海水电工程规划建在重庆市巴南区小南海江段,预选坝址位于珞璜镇下游1.5km的巴南区鱼洞镇中坝岛,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范围内。这就意味着,要使小南海水电站合法,势必要调整自然保护区。

2009年10月底,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称:“力促此工程上马的重庆市政府,甚至已按照11月保护区调整报告上报国家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作为目标,倒计时安排了从6月至11月的工作计划表。照这个时间表,8月31日农业部就已经向环保部提出自然保护区的调整申请了;为了保证顺利通过11月环保部的评审关,重庆市发改委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市主要领导出面请环保部主要领导支持保护区调整意见’的要求。”

但是,该保护区调整并没有出现在2009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会议上。这和2009年环境保护组织采取的行动不无关系。2009年8月,环保组织致信重庆市政府,希望重庆市能够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对生态环境负责的原则,放弃经济效益有限而环境影响巨大的小南海水电工程,并和三峡建设总公司在既有的水电开发范围内协调利益分配和生态补偿,解决重庆市电力短缺的问题;2009年10月,环保组织发出公开信,呼吁参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的专家守住学术良心的底线,本着对今世后代负责的原则,投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庄严一票;2009年11月9日,国内6家环保组织向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提出要求:由每家组织各派一位代表,旁听将在当月召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年度会议。最终被告知,当次的会议不会出现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内容,建议环保组织不要旁听。

此后,关于该保护区调整的事情“沉寂”下来。公众无从得知任何消息。直到2010年11月底,才知道该保护区的调整已经获得2010年评审委员会会议的通过。

而从环保部公告 2011年 第1号所公示的信息来看,保护区重庆辖区内范围将被缩小,将松溉镇至马桑溪大桥水域调整为非保护区水域,调出长度22.50km;将石门镇至地维大桥由缓冲区调整为实验区,长度73.30km。而拟建小南海水电站的坝址恰好位于此次调整为非保护区水域的江段,而其水库影响范围也恰好与此次调整为实验区的范围重合。这也印证了调整保护区是为了给小南海水电站让路的说法。

现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一事只剩下国务院这一关,一旦国务院审批通过其调整申请,则保护区继掐头之后再遭去尾,名存实亡。

调整保护区的不良影响

 与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不断缩小相伴随的,是长江鱼类资源的全面衰退。白鲟的活体已极为罕见,中华鲟、达氏鲟等珍稀鱼类的野外记录也越来越少,就连最常见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鱼苗发生量也大幅度减少。由此不难看出,人类活动对长江鱼类的生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里所说的人类活动不仅仅是指水电开发,还包括过度捕捞、航运、污染等。

如果此次保护区调整申请获审批通过,那么,受保护的区域将大大缩小。人类在被调整为非保护区域的河段上所进行的各类开发活动将失去约束,这对于长江鱼类保护是极为不利的。

保护区调整也会为小南海水电站的上马扫清道路。而小南海水电站一旦修建,将会给长江鱼类的生存造成致命的威胁。

小南海大坝的截流和水库蓄水,淹没区域涉及目前保护区的实验区和缓冲区,将使保护区内51.98公里的缓冲区和20.52公里的实验区原有功能发生改变。根据调查统计,小南海工程建成后,水库将淹没7处原有的珍稀特有鱼类产卵场,导致这7处产卵场彻底丧失功能,其中綦江和长江干流交汇处是保护区下游胭脂鱼的重要产卵场之一。淹没区的静水环境也导致喜欢流水鱼类的生境范围缩小,栖息地进一步破碎化。保护区内分布的珍稀特有鱼类,绝大多数需要在流水生境中栖息,如岩原鲤、圆口铜鱼等喜栖息于快速流淌、含氧量较高的水体,形成水库后,在静水中则会因溶解氧不足而死亡。小南海大坝将成为一道巨大的物理屏障,阻隔鱼类在大坝上下游江段间的洄游和交流,使许多珍稀特有鱼类难以完成生活史,将加剧这些物种的濒危程度,甚至导致其灭绝。

中科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曾在他的学术报告中强调,“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段即小南海江段是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和三峡水库的四大家鱼等经济鱼类完成生活史过程,必须经过这里上上下下的通道,我们称之为‘生态通道’”。他指出,这段生态通道是“关系到上游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的生存和三峡水库渔业资源增殖的至关重要的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应当在这里修建任何水利工程。这样的生态通道也是修建鱼道或其他任何过鱼设施所不能取代的。”

因此,单纯出于保护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考虑,保护区调整申请也不应该获得审批通过。更何况,如果此次保护区调整获批准,还将产生更深层次的不良影响。

首先,是保护区调整的“示坏”作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需经过多学科专家组长期的现场调研和一系列的论证,以及多部委的审批。这是一项非常严谨和科学的制度安排。但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为弥补水电开发影响而设立的保护区,建成后却频频为水电开发让路,如果此次调整再获批准,那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完整性和独特的生态价值如何得到保障?中国科学界论证和建立保护区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又如何体现?

 第二,自然保护区一而再、再而三地给经济发展让路,与最新的中央精神相悖。2011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自然保护区内不断增加的开发建设活动,《通知》要求:要强化对自然保护区调整的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范围和功能分区,不得随意撤销已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自批准建立或调整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确因国家立项核准的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必须对自然保护区调整的,要从严控制缩小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的范围。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小南海水电站是国家立项核准的重大工程,为了小南海水电站的上马而调整保护区,显然不符合《通知》的要求。 

 最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审批过程完全未体现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原则。

 中国本土的多家环保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关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多次表达对此事的严肃关切,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2010年11月的评审会之前及期间,环保组织没有得到任何通知,在大家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评审委员会已经走完本应体现一定程度的公开、透明原则并吸纳一定程度的公众参与的程序。

 而随后环保部就该自然保护区调整所公示的材料只有保护区调整前后的两张规划图,甚至没有任何针对地图的简单说明,更没有公示调整保护区的申报书、保护区范围调整部分的综合考察报告、修改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简本,以及专家评审委员会会议针对本次调整的会议纪要和评审意见。如此公示,实可谓华而不实、流于形式。公众无法从公示材料中了解行政机关的决策依据,公众参与也就无从谈起。

 

环境保护组织在行动

在得知保护区调整申请已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2010年12月1日,环保组织致信环保部,要求就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涉及公众重大环境利益的决策事项召开听证会。此事未得到任何回应。

2011年1月,环保部对保护区调整进行公示,多家环保组织向环保部提交意见,反对调整保护区;自然之友、大自然保护协会等环保组织还通过各种途径发动公众向环保部提交意见。

1月18日,自然之友向环保部申请信息公开:保护区调整的申报书;保护区范围调整部分的综合考察报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2010年度评审会议针对此保护区的评审意见和会议记录 。此次申请被受理并且有答复,被告知前两项信息不属于环保部信息公开范围,建议向其编制机构农业部申请,而后一项信息不存在,因此无法提供。此次信息公开申请虽然没有遭到直接拒绝,但也没有得到任何希望公开的信息,只是在程序上尚没有走到绝路,还有进一步行动的可能。

1月21日,自然之友发出致两会代表的公开信,呼吁两会代表关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决策过程,并恳请他们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停止目前重庆市综合发展规划中有关“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审批过程,寻找其他的替代方案,或者重新设计审批的过程,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召开公众听证,听取更广泛的公众意见,审慎决策;重视环保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公开的原则。有几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此事表达了关注。

2月17日,根据环境保护部答复的情况,自然之友向农业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申请其公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调整的申报书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的综合论证报告。同时,再次向环境保护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申请其公开: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2010年度会议针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投票情况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目前,这几项申请都尚未得到正式答复。

接下来,环保组织将在几位两会代表委员的帮助下提交提案,期待即将召开的“两会”能够关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命运。

 

 

编辑:周子榆


上一篇:南水北调建设进入高峰期 今年投资将超520亿元 下一篇文章:中国正在为环境付出惨重代价
好水之旅 >>更多
 
饮水问答 >>更多
清晨起床第一杯水怎么喝 喝错(08-03)
人民网——发黑的自来水你敢(08-03)
媒体调查净水器乱象:2800元净(07-07)
净水器净水吗?(03-27)
净水器市场 记者深入四川采访(07-18)
如何防治重金属进入人体?(05-03)
孩子不爱喝水怎么办(04-02)
市面上能看到的净水机品牌,(03-15)
水与养生 >>更多
喝水是第一养生法(03-29)
春季不同类型皮肤护理方法全(03-29)
肥胖像流感,亲友之间能传染(02-06)
这些杯子喝水伤肝肾 你家肯定(09-04)
那些人夏天不能喝冷饮(08-03)
果汁营养能代替水和水果吗(07-07)
喝1种水易引发肝癌(07-07)
哪种茶水最易致癌 你中招了吗(05-03)
其它企业网站 • 201504    • 201503    • 201501    • 201404    • 201403    • 201402    • 201401    • 201304    • 201303    • 201302    • 201301    • 201204    • 201203    • 201202    • 201201    • 201104    • 201103    • 201102    • 2011年中国饮用水高层论坛论文集    • 2010年中国饮用水高层论坛论文集     >>更多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水文信息网东方水处理网水网国际瓶装水协会国际水协会
水信息网中国水星中国水工业信息网中国矿泉水网中国环境界中国环保网
慧聪水工业网水业专家网中国水文化中国水网美国EPA世界卫生组织
北京公众 | 关于我们 | 旅游业务 | 杂志业务 | 技术咨询 | 好水地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滨河路23号立恒名苑2号楼1805室 邮编:100055
饮用水世界网站版权所有
饮用水世界 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京ICP备090245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