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岭北镇金山坞村横岭自然村是一个海拔500多米,只有40户人家、125个人口的小山村。以前,全村吃水就靠一口水井。“夏天,一口井不够吃,就要跑到1公里以外去挑进来”。村民陈荣林回忆,2007年夏天,旱情严重,山腰上的取水点也没水了,镇里只好组织人员给村民送来矿泉水。在岭北,多数村子都和横岭村一样吃水靠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岭北镇党委政府决定用5年时间帮百姓圆饮用水之梦,今年正是山区饮用水工程实施的最后一年。
记者了解到,经过前几年的建设,岭北镇已投资1300多万元建造了5座饮用水水库、12个蓄水池以及配套的管网,全镇百姓都喝上了干净放心的饮用水。从今年开始,岭北镇结合原有饮用水源升级,加快整治改造病险山塘,一期投入120万元改造3座水库。
岭北镇群众的房屋都建在山谷的狭长地带,很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库山塘年久失修,安全隐患严重,成为悬在屋顶的“定时炸弹”。孚家湖大坑水库就是今年镇里整治的病险山塘水库之一。由于通往工程现场的道路需要临时开通,这给工程推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为了这事,岭北镇副镇长章伯根天天都往山上跑,陪设计专家察看现场,修改方案。“光靠挖掘机肯定不行,速度太慢了。后来就采用剁头机和挖掘机相结合的方式,加快进度。经费当时设计预算只有7万多元,现在不得不增加到30多万元。”章伯根向记者介绍。为了抓好这项民生工程,镇里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建立了党政班子联系人制度。镇、村干部一起协调建路用地,筹措建设经费。目前,梅坞、孚家湖水库的整治已接近尾声。
在大力整治病险水库的同时,岭北镇还实施系列“净水”措施:投资10万元在水带村新阳自然村建成生活污水净化池7个,日处理生活污水40吨;投资7万元在孚家湖村平原山自然村建成生活污水净化池14个,日处理生活污水30吨;投资180万元启动集镇生活污水整治工程,集镇范围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集中到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日处理生活污水185吨……
记者在岭北周村采访时,遇到了村主任吴林照,他正在发放1600份关于建污水处理设施的《致村民公开信》。今年,该村结合新村创建,计划在剩下的3个自然村中上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再过两年,岭北镇将全面完成8个行政村的污水处理工程,将岭北江流域范围村庄的生活污水都纳入污水处理系统。届时,岭北镇流入石壁水库的水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编辑:周子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