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 李冰峰 实习生 何俐佳)记者昨日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已经陆续报废PET饮用水罐117.3万只。我市桶装饮用水质量整体安全。
桶装水的安全隐患在哪里?
市区的桶装饮用水行业有个行规,一桶水出厂会打上两个月保质期。也就是说,在避光阴凉的条件下,一桶密封桶装水可保质两个月。不过,开封后最好在一个星期内喝完,一旦超过15天,水中细菌就会大量滋生。
市质检院食品理化检测中心工程师尹中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标准,一桶纯净水出厂要经过23项指标检验,只有全部达标才能称为纯净水。”在日常抽检中他们发现,在23项指标中,主要是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比如,灌装时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差会影响水的品质,在运输过程中桶盖不小心碰掉了,也容易有微生物进入。特别在夏季,细菌滋生速度快,一个小漏洞就会使整桶水微生物超标。
循环使用的PET桶容易出现划痕,在清洗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更容易藏污纳垢。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整治饮用水市场的统一要求,今年我市桶装水生产企业开始全面淘汰PET罐,更换食品级PC罐,容量也由原先的18.9升改装为17升,并印有“金华市区专用”字样。
质监部门重拳出击
市质监局今年下决心以“七步法”整治桶装饮用水行业,现场检查生产企业63家,发放整改通知书5份,立案查处两起,报废旧PET罐117.3万只。
所谓“七步法”,就是集中培训、自查自纠、现场核查、抽样检验、交叉互查、巩固提高、行政执法。从5月起,市、县两级质监部门组织力量,对63家企业桶装饮用水进行全面抽样检查,覆盖率达到100%。7月7日至9日,市质监局组织人员奔赴各县(市、区),对63家企业进行地毯式交叉检查,查封两家无证生产企业,立案查处5家循环使用PET罐企业,对9家现场未使用但有PET罐的企业提出整改要求。市质监局将所有饮用水企业划分为三类,有针对性地予以监管,特别是对既没自觉意识又无自觉行为的企业,市质监局将盯住不放,直至将其清理出饮用水行业。
市质监局副局长王支平表示,触碰底线的企业只有三种结果:一是无限期停产整顿,接受严格的可持续再生产能力验收;二是予以严厉处罚;三是吊销生产许可证。
欢迎消费者参与监督
从此次专项检查情况看,浦江县口口优饮品厂、义乌市馨波尔纯净水厂、义乌市晨宝饮用水厂、义乌市道人山纯净水厂等4家企业情况较好,已全部淘汰并报废PET罐;另外52家企业也已全部淘汰PET罐,但报废的PET罐未处理完毕。另外,发现金华市婺城区仙涧山泉水厂和金华市狮岩山泉饮用水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涉嫌无证生产,目前这两家企业均已被查封。
现场检查中,市质监局发现,个别企业存在循环使用PET罐现象。具体数量是:东阳市大康天然饮料有限公司270只、义乌市水天地饮用水厂285只、义乌市真明饮用水厂179只、义乌市八都纯净水厂98只、义乌林达纯净水厂49只。目前质监部门已就地封存这5家企业的相关产品,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市质监局提醒消费者,购买桶装饮用水要留意是否使用PET罐,最简单的分辨方法是查看罐底的标志,PC罐的底部有英文字母PC字样,PET桶则有英文字母PET字样。
市质监局欢迎消费者以实名的方式进行投诉举报,热线电话号码为12365,经核实举报情况无误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编辑:周子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