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多个城市遭遇强降雨袭击,出现了大面积的城市内涝,“武大看海”、“地铁瀑布”等触目惊心的情形让人们再次思考现代城市雨洪管理问题。在7月15日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办的“2011上海·环保院长论坛”上,来自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的环保业内人士就城市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与回收利用进行了探讨。专家指出,现代城市应加强“暴雨管理”,既可降低次生灾害,又可利用雨水使花坛、绿地等得到养护。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善发指出,避免“暴雨倾城”离不开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功能的完善,包括城市规划符合城市水文与降水规律,蓄、排协同技术的发展,防汛预警、应急抢险、灾害风险管理等机制的完善。其中,最直接的是“暴雨管理”,即通过使用暴雨蓄滞区域控制水交换的进度和频率及交换的水量,减少流域不透水面积、延长水的流路和径流时间。而来自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山田淳教授则介绍了日本可持续发展下水道的理念,从下水道到“循环的道路”转换以建立能应对新的社会需求的下水道。采用初期雨水不弃流的工艺来收集处理回用雨水,这能降低建造、维护调蓄池所需的高昂成本,且在德国已有多项成功的工程案例。
据悉,目前上海已形成6大污水处理片区、5大污水输送系统,中心城区已经建立213个排水系统。受历史原因影响,中心城区苏州河沿岸多为合流制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重现期较国内外许多城市偏低,一般地区暴雨设计重现期为1年一遇,重点区域为3—5年一遇。上海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中,采用雨水调蓄技术控制初期雨水污染,首批建设了5座调蓄池,陆续投入运行。
编辑:周子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