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市江南主城区市政管网范围内的居民喝上了水质优良的磨盘山水,但由于我市存在二次加压供水“多头管理”、水箱卫生难保证、部分小区二次加压费收不上来等原因,导致二次加压供水管理与服务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让市民常遭遇吃水难题。记者从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12319投诉热线了解到,仅6月1日至今,我市共接到吃水难的投诉1019件,涉及居民上万户。
本报记者 王剑青
二次供水难保证 小区停水事件频发
6月末,香坊区立汇美罗湾白天停水一个月,8000余户居民只能在凌晨3时接到水。该小区从2009年起,每年夏天进入用水高峰期就会出现用水紧张。原因是小区地势高,二次加压水箱的地势也高,常压下水箱进水难。
近年,道里区康安路67号民众小区的1170户居民多次陷入“停水门”,原因是拖欠二次加压电费。民众社区主任告诉记者,该小区被物业弃管后拖欠了5万多元的二次加压电费。根据规定,每户居民每年缴纳24元二次加压费,但近年来电价上涨、用电量加大,居民缴费不够,差额部分由业主自担,但很多居民不理解拒绝交费,导致拖欠电费越来越多,经常停水。
南岗区清明四道街59号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只有晚上有水,因为该楼没安自来水二次加压设备,安装二次加压设备需居民集资,有的居民不同意,资金筹集不上来。
南岗区七政街29号水压不足,5楼以上要等到半夜23时或更晚才来水,而且水流很小,有时好几天都没水……
据了解,我市“吃水难”多发生在道里、道外、香坊区等老城区的老式居民楼,因管线老化、二次加压设备不足、物业费收缴率低等原因,导致小区停水。我市二次加压供水点约2700处以上,这些供水点因缺乏规范管理,使得小区用水难以保证。同时,我市近三分之一的二次供水设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由于缺少资金,导致破损、老化和技术落后情况严重,经常出现故障,水箱房无法做到全天连续供水,影响居民正常供水。
此外,我市二次加压水费收取标准不同:普通住宅每户每月2元,全年24元;其他情况按建筑面积收取。这笔钱多由物业和房管部门收取。由于一些物业、房管等部门管理不到位,导致钱收不上来,引发吃水难。
水箱缺乏规范管理 居民用水受污染
去年9月,道里区阳光颐养花园的2000多户居民家每天早晚的水都是黄色的,经查发现,这主要因为物业公司没及时清理二次加压的水箱,使水质受到污染。南岗区卫生监督所检查人员在南岗区建兴街16-1号检查时曾看到,居民楼的水箱房设在废弃居民楼一楼,水箱房门缝往外淌着水,楼道中到处是垃圾。在水箱房上方的废弃房间内,粪便遍地,苍蝇满屋。
市自来水储水容器消毒公司有关人士介绍,二次供水污染主要是因为水箱和管线不能定时清刷和水箱房管理不善造成的。有的孩子跑到水箱里洗澡;还有小区水箱里有动物尸体。一些居民楼的水箱房与锅炉房在一起,有的产权单位定期清刷不够,都能造成居民用水污染。
此外,我市近百公里的市政供水管线老化锈蚀,严重威胁居民用水安全。由于法规约束和建设监管的缺乏,部分开发建设单位将蓄水箱及设备建造在条件极差的地下室或无通风的房间内,造成雨水、地下水倒灌等危及供水设施和水质安全的情况经常发生。更有的小区蓄水箱容量小,用水高峰期难保24小时连续供水。
二次供水“多头管理” 互相推诿影响供水
6月末,香坊区华侨名苑小区6栋居民楼因物业弃管、二次加压停止导致断水。居民找到物业管理部门香坊区物业办,对方表示,这归安乐街道办事处管;找到安乐街道办事处被告知,二次加压供水由物业实施,得找物业的主管部门香坊区物业办。
《哈尔滨市城市供水条例》规定,街路输(配)水管网的主干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由供水企业负责;自街路主干管道接出的入户管道至室内的供水设施,由房屋产权所有者或自费安装者负责;单位的专用管道,由产权单位负责。
目前,全市二次加压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分别由房产经营、物业管理和供热单位承担,还有少数自管房产的二次供水工作由产权单位负责。由于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实际工作中经常因水压不足、设施故障、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发生纠纷,严重影响居民正常供水。
居民盼望“直供水” 彻底破解吃水难题
二次供水分别由供水公司、物业和自管产权单位等几个部门负责,导致二次供水水质难以保证、居民吃水难、管理中推诿扯皮等现象时有发生。
市人大代表余金娥建议,统一管理并责成具体部门负责,使全市的二次加压水箱尽早达标。通过全面规划、分片实施等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定期监督检查通报制,确保生活用水不受二次污染。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社区物业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获悉,我市正在研究实施供水一体化管理,将二次加压供水纳入市供排水集团统一管理,即由供水公司从取水口一直管到居民水龙头,实行“直供”。如今,上海、南京、昆明、以及我省的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都完成了“直供水”改造。市民期盼,早日实现“直供水”,彻底解决吃水难题。
编辑:周子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