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水利部正在考虑是否将海水淡化纳入水利部整体规划,以及地方水资源配置等相关规划中。“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水淡化投资规模将达200亿元。
在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甚至威胁人类生存的当下,海水淡化绝对是一个福音。如果能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转化成人类所需的淡水,并能使之规模化、产业化,将意味着人类未来将不用再为水而战,也意味着海水淡化相关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海水淡化纳入国策
近日,有消息称,水利部正在考虑是否将海水淡化纳入水利部整体规划,以及地方水资源配置等相关规划中。为此,水利部今年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是《我国海水利用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目前科技部正在制定《“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近日就专项规划中的申报项目进行了论证。
海水淡化,也叫海水化淡、海水脱盐,是指将水中的多余盐分和矿物质去除,得到淡水的工序。海水淡化主要是为了提供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有时食用盐也会作为副产品被生产出来。海水淡化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目前,海水淡化在中东地区很流行,在某些岛屿和船只上也被使用。但是,海水淡化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运转成本高、价格昂贵,因此,在不富裕的国家,经济效益并不高。据相关统计,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厂占全球海水淡化能力的24%。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杰贝勒阿里海水淡化厂第二期是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每年可生产3亿立方米淡水。利比亚开始考虑用核能淡化海水。
据有关媒体报道,从7月25日开始,我国水利部组织相关课题组赴天津、大连、青岛、浙江、厦门及唐山等六大沿海省市展开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此次调研是我国有史以来关于海水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的一次最大规模的调研。除国内调研外,调研组还将特聘海水淡化专家对以色列、美国、日本、西班牙等海水淡化发展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调研。据承接该课题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课题将于今年12月底完成,届时课题成果将成为政策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
编辑:周子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