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 |
时间: 2011年10月09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李复兴、赵飞虹 浏览次数: |
|
水是天赐之物;水是地藏之源。它是地球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与土地、能源等构成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动力,城市的血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因素。在联合国发表的《21世纪》议程中指出:“水不仅为维持地球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世界银行副总裁、世界水委员会主席Ismail Serageldin 大声疾呼:“21世纪将为水而发动战争”。水问题已成为21世纪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的水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二是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加剧;三是洪涝水患频发,经济损失巨大。水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从目前水问题的发展趋势来看,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大自然今天亮出的是黄牌,到了2000年将亮出红牌了。我们要从这长期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中寻找一条合理的、可行的、又可以产生积极效果的出路,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水资源状况 ㈠ 水资源含义及其特征 水资源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采用的。在《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水资源被定义为“全部自然界任何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在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建议“水资源应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我国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不同卷册中,给予了不同的解释。而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我国的姜文来博士等人(1995)认为:水资源包含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是人类生产生活几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它有三个特征:⑴将经济、技术因素隐含在水资源中,强调了水资源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水资源量具有了相对的动态性,不仅含有现在可利用的,还包括了暂时不能利用,但是当经济发展一定阶段可开发利用的水,水资源量含有一定的经济技术水量。⑵将失去使用价值的污水划入水资源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世界各国对污水处理都花费了巨额的资金。随着处理技术的提高这些污水亦可以重新利用。⑶明确地强调了水资源是环境资源。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限制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才能达到自然界水资源永续利用的长远目的。 ㈡水资源数量 1.世界水资源数量 联合国的一项名为“综合评估世界淡水资源”的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环境中,而若人们继续象现在这样节制不利用水的话,则三十年来贫水人口将可能达到三分之二。 地球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水占71%,陆地占29%。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却是非常稀少的。有人比喻地球上的水:如果地球所有的水为5升,淡水仅为一茶匙,而河水只相当于一滴,其余均为地下水。水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有其特点。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其数量不会因为开发利用后而枯竭。但它也不会通过一些人为的方法不断增殖。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多年统计结果,基本维持一个常数,可以真正被利用的水的总量仅为9千立方千米,大约等于全球年降水量的1.7%。 在80年代后期,全球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在3千立方千米,为可利用量的1/3。但是人均淡水消耗量与人均收入呈正相关。联合国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本世纪全世界总的耗水量增加了6倍。全世界淡水总消耗量年增长率为2.5%,比人口增长率快一倍。预计在本世纪末全球人均水资源量将减少24%。稳定可靠的人均供水量,将由3千立方米降至2280立方米。如果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达到欧美等高收入国家的水平,现有的淡水可利用资源可能立刻就会被消耗一空。人们用水的分配中农业灌溉占67%,工业生产占23%,市政民用占10%。在二十世纪以来,农业用水增长的5倍,工业用水增长了26倍,市政用水增长了18倍。 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向全世界发出了淡水资源短缺的警报。认为,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下个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全世界1/5以上的人口,即12亿人面临“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由于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差别,造成各地人均水资源数量的极不均匀。例如加拿大拥有全世界20%的淡水资源,除去冰山不计,它的人均可再生水资源为美国的四倍。美国多年来一直试图购买加拿大的水资源,他们曾还借助《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但是都遭到加拿大的拒绝,在今年还通过了一个“要求政府立即禁止大规模出口水资源”的议案。纽芬兰省议会保守党的主要议员汤姆•奥斯本预言,在即将到来的全球变暖的时代,加拿大可能会成为首屈一指的水资源大国。他说:“水是下个世纪的商品,拥有水和控制水的国家可能会控制世界经济,为什么我们现在就出让这一宝贵资源呢?” 现在世界上有大约300条主要河流穿越一些国家的边界,这里生活着世界上40%的人口。由于水供应不足及由此引起的纠纷,已有大大小小140个地区出现紧张局势。为此,国际社会呼吁各国加强淡水资源管理,减少污染,保持水质,并通过磋商谈判解决地区水源分配问题。由此可见,水危机促使人们不得不更加谨慎地去处理水的问题了。现在已经到了人类必须重新认识并重视水的问题的时刻了。 2.我国是一个贫水大国 我国是一个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据预测,我国人口高峰将发生在2030~2040年,最高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将接近第三步战略目标。在实现这一跨世纪发展的宏图中,处理好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大约为2.8万亿立方米。虽然我国水资源 总量较多,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如果按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计算,仅为24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4,在世界排在第121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参看表1人口与水量的供需预测 表1 为中国人口、供/需水量及预测
年份 |
1980 |
1995 |
2000 |
2010 |
2030 |
2050 |
人口(亿人) |
9.87 |
12.11 |
12.65 |
13.96 |
15.72 |
16.23 |
需水量(亿吨) |
4500 |
5900 |
6380 |
7380 |
9930 |
13380 |
供水能力(亿吨) |
— |
5300 |
5600 |
6240 |
7770 |
9670 |
供需缺口(亿吨) |
— |
600 |
780 |
1140 |
2160 |
3710 |
北京为我国的首都,水资源情况又如何呢?北京人均占有水量不足3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由于入不敷出,1999年北京人喝起水库的储备水,近10年来头一回“寅吃卯粮”。目前全市有56%的河段受到污染,47%的地下水监测井水质超标,泉水基本枯竭,地下水与60年代相比累计减少来9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四年累计用水量。有供水主力军之称的官厅水库,由于污染严重从1998年起已不再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据预测,5年后北京缺水将达7.94亿至16.5亿立方米,到2010年北京将缺水11.82—19.96亿立方米。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出现了严重的漏斗区,从市中心扩展到2100平方公里。造成了局部地面下沉,最严重的红庙一带下沉0.6米,已发生了污水入侵,水质恶化。北京自来水公司不得不经常更换深水泵,由于越深层的水硬度越高,不得不掺和地表水。据北京水利局的报告说:唯一干净的密云水库也将无法向北京最大的自来水九厂第三期工程提供足够的水源。 ㈢ 水质量状况 水资源是水资源量与水质的高度统一,在一特定的区域内,可用水资源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水资源数量,而且取决于水资源质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功能,决定着水资源用途。严重污染的水不仅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而且能够给人带来各种危害。因此在研究和考察水资源时,不能单纯地考虑水量,也要考虑水质。 从广义上讲,把一切非H2O的物质掺入水中的动作都属于水污染。一般将水污染分为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随着工农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工合成有机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目前人工合成有机物已达96000余种,这些物质通过使用、生产和运输等途径进入环境,污染了水质,加剧了淡水资源的匮乏,给人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损失,更重要的是威胁了人类的健康。 1.世界性的水污染 目前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是4000~5000亿立方米。这些污水排入江河之后,造成5~6万亿立方米水体的污染。可以说,全世界的多数河流和海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约有40%的河流稳定流量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90年,在发展中国家就有3/5的人难以获得安全饮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饮用受污染的水而遭受疾病的威胁。例如,拉丁美洲现有人口2.79亿,每年排放废水量为146亿立方米,只有38%的人口有卫生服务设施。东欧各国的污水排放量在90年代达到90亿立方米,造成了河流的严重污染。甚至在欧洲大陆最偏远的地方那里的溪水已不适宜饮用;在斯洛伐克、波兰和俄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河水发出化学污染物的恶臭,流淌着工厂里流出的黄色有毒物质,1998年英国472个海滩仅有45处未被污染。 河水、海水、湖泊到处都在污染,其污染的速度每年都在递增。使得水生植物、动物不断死亡、灭绝,水中的鱼、贝、藻类等变味,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蓄积在生物体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据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50年内男性的精子数量减少了一半。全球海域赤潮频繁的发生使得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总之,全球性水资源的污染日趋严重,对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极为不利,全人类应该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2.我国水污染严重亟待解决 近20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水资源的质量在不断下降,水资源持续恶化。由于污染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1996年发布的一份国情研究报告表明,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江河流经的15个主要城市河段中,有13个河段水质严重污染。 80年代初,约1/5的水井水质不符合饮用水质标准,到了80年代末就达1/3,同时城市一半以上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松花江、辽河、淮河、海河、黄河40~70%的水体已降至国家标准的最差级,淮河流域191条支流中,80%的水是黑绿色的。 一位专家曾经说过,如果不及时解决水污染带来的水危机,中国在下一个世纪就得进口水源。这虽然有些夸张,但并非杞人忧天。因此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在经济发展中带来了水污染,水污染反过来又影响了人类本身的健康,加剧了水质型的缺水。中国的水资源短缺是三种短缺—资源性、工程性和污染性短缺之叠加,互为表里,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一种恶性结合,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在水资源的挑战面前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工业革命200年以来,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环境问题相继出现。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土地沙化、森林面积锐减、酸雨面积加大、生态日益恶化等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受到巨大的挑战,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危害也日益显示出来,其中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的加剧十分突出。人们一天比一天更警觉到,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已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可持续生存。 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在早期的经济理论中将经济增长和发展作为同义词使用。但从6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区别。过去我们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的全部经济活动。但是,近年来发现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当大量消耗和破坏资源时,可能还会促进经济的增长。1995年世界银行提出了净国民生产总值(NNP),它将环境退化、资源亏损及其他负面效应造成的损失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从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生产总值。 在50年代库兹捏茨提出了一个假说,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先扩大再缩小,这种收入不平均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倒U形关系,被称作库兹捏茨曲线。在经济发展初期,发展水平较低,环境破坏程度也较低;随着经济的起飞,环境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当经济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时,人们才开始注意环境的保护,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的保护,环境的状况又得到了改善。因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状况经历了“好—坏—好”的过程,把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横坐标,环境恶化作为纵坐标,形成了倒U型的曲线。因此主张零增长。但是从近年来的发展看,零增长不能有效地维持生态平衡,不能减少污染和资源的耗竭。从经济角度来看,零增长意味着持续贫困,持续贫困则意味着长期掠夺性经营,资源和环境问题都将继续恶化下去。 人类社会的发展,包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环境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中自然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没有来自环境中的资源,就没有发展生产的基础,经济发展亦无从谈起。经济发展取决于生产力,而资源和环境又是生产力的主要要素。环境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环境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如果资源匮乏,或者人们对资源的盲目开发和滥用,致使资源量的锐减、枯竭或污染,使得经济发展失去必要的物质条件,增加了成本,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减少经济效益。 人类要发展、人类要生存,所有的一切活动都要有相应的活动场所,也就是离不开环境。但是在一切生产或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和废弃物。这些物质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使得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生产力的发挥。另外环境资源的污染和破坏,造成了自然资源的破坏,削弱经济发展的基础,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所以人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看到了环境与经济的对立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给可持续发展下的定义“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求的发展”。会议上通过了纲领性的文件《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我国政府也非常高度重视里约会议和《21世纪议程》,我国率先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可持续发展”在短短的数年间风靡了全球,不仅用于环境方面也被应用在各个行业,广泛为人们所接受。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出现均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随着全球环境和发展问题讨论的深入,逐渐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是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协调一致,是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要发展就要消耗资源,就会产生废弃物。可持续发展不是对资源和环境的封闭保存,而是要求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将保护和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确立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速开发期待性资源,加速开发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通过人类的共同努力减少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减少国际、国内的各种冲突,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和谐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 2.我国水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沉重的人口压力、科技水平低下、经济欠发达、缺乏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同时建立在低科技水平上的经济基本是资源型经济,特别是面临着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破坏,特别是水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质型缺水。因此如何走出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较高和适宜的经济增长速度,增强经济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同时更要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与改善消费模式。努力实现水资源、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⑴ 节水是我国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明智选择 今天,我们为我国近年来经济腾飞、人民生活的提高而欢欣鼓舞的时候,环顾我们四周,却发现水的危机正向我们逼近:黄河断流、农业因干旱大幅度减产,城市供水系统频频亮起红灯,清洁水源逐步减少……,缺水使我们的生存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 北京有一家媒体公布的关于北京人节水意识的调查报告,许多人持有这样的观点:水流不出地球,怎么会浪费呢?水很便宜,用多少无所谓,这是有代表的观点,前者代表我们对水的认识,后者反映出我们的手段是多么乏力。 这就是现实,一方面是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无节制、破坏性使用;另一方面是手段、技术落后的低效率、不合理利用。一方面是水资源的紧缺;另一方面是用水的严重浪费。 我国虽然淡水资源为世界的第六位,人均占有水量则为世界的第121位。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也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最主要的是我国水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只有19%。再加上污染和低效利用,供需的矛盾尤为突出。据统计,全国666个建制市中,存在不同程度缺水的就有400多个,全国城市日平均缺水1600万立方米,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在工业方面,许多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50%左右,发达国家却为70%以上。我国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例如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25—30立方米,每造一吨纸用水450—500立方米,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分别是6立方米和200立方米,上海宝钢水的重复利用率已97.5%,吨钢耗水达到6.8吨,接近国际水平。 在我们居住的城市呢?据统计,全国城市自来水管网水量损失高达20—30%,这还不包括使用中的跑、冒、滴、漏。统计资料表明,北京的人均用水量是天津的两倍、沈阳是大连的两倍,而这些城市都互为近邻。有人把城市人均用水量作为城市文明和卫生程度的标准之一,但用水少的天津、青岛和大连都是全国卫生先进城市,而广州是全国用水最大的城市,却与此无缘。由此可见,城市自来水存在着浪费的黑洞,其大小取决于居民的节水意识和管理。 在农业方面水的问题更为惊人。因为缺水,全国70年代农田年平均受旱面积1.7亿亩,到了90年代,数字已上升到了四亿亩。1999年全国因旱受灾面积五亿亩,少收粮食470亿公斤。目前仅全国粮食的主产区灌区内就缺水300亿立方米。另外在农业水资源的浪费非常惊人,例如沿黄河上溯,河套、宁夏这些历史悠久的灌区仍在重复着悠久的大水漫灌的方式,近50%的水损失于蒸发和渗漏。这种情况决不止于黄河流域。农业是我国用水量最大的产业,每年耗水38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落后的灌溉方式,粗放的管理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我国每立方米水生产粮食一公斤,发达国家却是两公斤。先进国家农田灌溉已实现了喷、滴灌化,灌溉已不是浇水,而是浇作物,可我国喷、滴灌只占灌溉面积的2%。 水的供需矛盾的尖锐和浪费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地表水不足,使许多地区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资料显示,我国北京已有9个省市属于严重超采,每年开采量555亿立方米,是当地可开采量的131%。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超采竟达160%。其后果是地面下沉、塌陷、裂缝等地理灾害随之而来,例如新疆克拉玛依出现大范围的漏斗状显著下沉现象,10年间下沉150毫米,最大下沉量大200毫米;济南最大下沉量为90毫米……。由于下沉导致水、电、气管线变形,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工业城市和沿海城市海水倒灌,污水倒灌。西北地区由于地下水的减少,土地沙漠化的速度逐渐加快。水资源的短缺和恶化将迅速成为制约本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将直接影响到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现实是令人痛心的,正视现实就是改变现实的开始。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出路,一方面是开源,千方百计增加供水蓄水量;另一方面,是节流,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国家在水利方面应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兴修水利,防洪减灾,解决水的供需失衡问题。收取水的资源费。根据市场经济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应征收较高的水资源费,用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统一管理。 ⑵ 水资源保护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关键 我国除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匮乏以外,水污染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质型的缺水。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还是资源型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荷包里的钱多了,富裕了。但是给我们的河流、地下水、空气以及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水开始了它对人类的报复。 我国污水的排放量近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光和平均年流量。据计算,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800亿元,其中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337亿元,约相当于国家当年的财政收入6%。中国80%的污水未经处理处理就排入水域,1/3的河段受到污染,2400公里的河段鱼虾绝迹,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例如广东湛江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使石头村的红树林死绝、水禽、海鸟不见踪影,村里的农副业、种植业每年损失约120万元。湖南郴洲金属砷污染水质,使当地的水中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00多倍。造成当地200多人中毒,不仅如此,砷中毒还会引起人的胚胎致畸和突变,影响下一代人的健康和生活,另外砷是癌症的促进剂。由于污染在我国的许多地方井水不能再饮,山上寸草不生,地里再也种不出粮食。许多人在摆脱贫困的同时,付出太多的健康、生命和山清水秀的家园、以及后代的利益和健康。 尽管如此,我国污水的处理量仅为83.34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仅达23.6%,而市政系统污水处理厂只有153个,污水生化处理率只有7.5%。1998年对淮河实施“零点行动”,将水的COD量降至90万吨,而真正达到治污标准,则需将COD降至30万吨,这至少还要投入1万亿元。 随着国家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的加大,人们在这些污染的面前终将会提高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届时我国污水处理产业将会有长足的进步。 ⑶ 水资源保护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有限,水质污染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先天不足外,还有后天发展方式不当导致的原因。自然条件是无法选择的,但是发展模式却是可以选择的。国外的经验表明,经济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最困难的时期。面对经济起飞与水资源的矛盾,摆在我们面前有三条道路:一是忽略资源等问题,待经济发达后,再治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种方法,对水资源和环境,特别是不再生资源破坏巨大,其治理的费用之高,把经济发展所获得的效益打了很大的折扣,得不偿失。二是超前走发达国家道路,利用高技术、高投资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从我国目前有限的国力还难以作到。因此唯一的一条道路就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承受能力,把经济建设与人口、水资源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探索一条投资省、效果好的新途径,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水资源的解决将对世界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做出重大贡献,并将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水资源管理之浅见 水资源管理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水资源管理通常是指水资源开发中采用的实际步骤和办法,广义的水资源管理内容广泛,涉及到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机构的设置和完善、有关的法规政策制度和实施细则的指定和执行、水资源规划、计划安排协调和分配、水资源开发的实施运营和维护、经济和资金、技术咨询和培训、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等。 在1977年联合国召开了世界水会议,通过了马德普拉塔行动计划。在计划中提到,人类必须实现对资源井井有条的管理,才能保证人类高质量的生活并增进人类的庄严和幸福。在1992年水与环境国际会议上,再次提出淡水资源的匮乏和保护不当,对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提议在十年之内采取更有效的管理措施。同年在《21世纪议程》上,提出水资源综合开发和管理的四项原则和四项目标。我国也相应地颁布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防治管理规定》等。 对水资源进行积极保护与科学管理的做法称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是水环境保护的组成部分,又是水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水资源保护含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水源的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涵养及保护水源、科学合理地节水和用水。二是对水质的保护。 1.提高全民对水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受到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水资源特别是天然水资源含有任何价值。对水资源不但不珍惜,破坏水、污染水,浪费水的现象到处可见。尤其是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后,水资源的面临着三大突出问题:既严重的洪涝灾害,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500~2000亿元,由于缺水造成的损失大约为2000亿元,由于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为600亿元,三项合计大约为4000亿元。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水资源问题,不仅要研究水灾问题,还要研究旱灾问题;不仅要研究水资源总量问题,还要研究水资源的的平衡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把水留住,如何把水引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实行水的再分配。 我国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紧缺,水污染的速度快速发展,加上水资源管理不善,浪费水的现象极为严重,使得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为了满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要增强人们对水的忧患意识,要在全民牢固树立科学的水意识。通过广泛、深入和持久的宣传教育,使全民认识水是不可替代的有限资源。牢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当矿产等一些资源不足,可以通过进口来解决,我国有十几亿人口,水资源短缺是不能依靠进口水源来维持的。因此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水是第一位的问题,增强人们对水的忧患意识是最为重要的。从全国环境意识抽样调查中,发现公众对水资源忧患意识总体认识水平不高,文化水平越高其认识水平越高,城市人普遍高于农村,青少年高于成年人。因此应该从小抓起,从自己身边做起。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水的认识,让人们自觉地关心、珍惜、保护水。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社会风气。 2.水资源纳入市场经济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只有凝结着人类劳动的物质才有价值,但实际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无论是自然水体还是水利工程中的人工水体,它们都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目前,中国、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或组织参与了水资源核算及核算纳入国民经济合算体系研究工作。在水资源核算中,包括水资源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算,水资源水质核算。其中价值量的核算是核算中难点也是重点。水资源价格的制定是对水资源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是水资源供给的调节器。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才能统筹兼顾,科学有效地配置各种水资源,整体上发挥水资源的效益。 水资源是国有资源,水利设施也是国有资产。水资源对于使用者来讲是商品,应当有偿使用。要改变现有的计划经济方式的用水,城市低价用水,农村无偿使用的旧体制。有利用市场化、商品化机制调节水价。使用者合理地缴纳资源费,包括供水投入的成本费,排放污水治理费等。水价要分类管理,工矿、农业、生活和环境等方面的用水,按其质量优劣,分类计算,使用户对水资源的利用承担合理的经济责任,鼓励节水,对水源进行开源节流,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城市中供水行业一直作为公益事业,其基础建设主要靠财政拨款,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其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例如北京目前对地下水资源收取0.1元/立方米,该费用远远低于地下水资源的勘察费、管理费、调蓄费、地下水动态监测费等。从80年代后期以来,自来水厂严重亏损,以水源九厂为例,1988年投资额为7.47亿元,制水成本为0.587元/立方米,在1993水价提高后,最高只有0.45元/立方米,仍远远低于1988年的制水成本。由于水价过低,1992年市政府补贴3400万元,1994年二期投产后,水厂亏损达1亿元。近来,广州市根据不同的用户和企业制定不同的价格。推出提高水价,例如居民用水为0.7元/立方米,饮料行业用水为1.5元/立方米,有利于用经济杠杆来调整水资源的使用。另外,由于水价的过低,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特别是中水的处理。所谓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从80年代到现在北京有中水处理设施的单位有85家,但运转好的只有30%。有些建立后根本没有启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处理1立方米洗浴水需要1.3~1.4元/立方米,如果加上设备折旧需要3~4元/立方米。北京不同行业的水价最高为1.0元/立方米,则中水处理费为水价的5倍,从经济角度来看,经营单位是没有任何效益的。因此有许多单位宁可交纳罚款,也不愿意上中水设备。因此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如果不进行改革,不但妨碍供水行业本身的发展,对城市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发展也会起到不良的影响。 3.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合理的机制 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21世纪中国要形成高效利用水资源的节水型社会,建立稳定、可靠的城乡水体系,加强环境系统的建设,实行水资源与水环境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必须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来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目前我国的许多行业都有统一的管理,只有水资源分部门管理,总起来讲可以概括为五句话,竞争性利用,既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从局部的需要出发,无序地争相取水;掠夺性开发,既只顾眼前的局部利益,造成对水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分散性管理,即阻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粗放性使用,即利用率不高,大量浪费;软弱性调控,即尚没有较完善的调控政策和有力的管理措施。因此根据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 必须尽快改变水资源的分割管理状况,实行统一管理,强化国家对水资源的权属管理。首先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第二做到权属管理和开发利用管理分开。第三水量和水质统一管理。组织全国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调查,编制水资源的供需规划,作为制定各地经济建设发展规划的依据。 ⑵ 建立完善的机制,推进水行业的产业化。制定合理的水价,是保护水资源和节水的有利措施。对于水利工程,除了政府支持外,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机制,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我国颁布的《水利产业政策》就是为水利实行产业化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⑶ 减缓洪水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注重研究洪水管理系统,达到一定水平的预防,尽可能减少损失。 ⑷ 治理水污染,加快水资源化回收利用。废水资源化是解决缺水地区水源危机与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经过人工和自然处理过的水,常常能为下游地区提供水源。坚持走谁污染,谁治理和谁付费的道路,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⑸ 加大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节水的科技投入,积极推广已经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方法和生产经验,由点到面推向全国。 ⑹ 强化法制,坚持依法治水。这是推进水产业发展的有利保证。在加强执法同时,尽快形成一支高素质、精通业务、作风过硬的专职执法队伍,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依法行政。 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不仅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且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7,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1991-2000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张忠祥等,1998,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中国建筑出版社 姜文来,1998,水资源价值论,科学出版社 严宏谟等,1998,环保的战场,广西教育出版社 王丽红等,1999,沉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李三练,1997,环境的呼唤—关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对话,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云谕明,1999,威胁人类存亡的定时炸弹—环境荷尔蒙,海天出版社 门岿,1998,人与地球共存亡,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1996世界环境报告,山东人民出版社 毕思国,1998,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地质出版社 世界资源研究所等,1996,世界资源报告(1996—97),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李政道等,1997,绿色战略—21世纪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青岛出版社 张帆,199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钟甫宁等,1998,可持续发展—永恒的追求,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陈家琦等,1996,水资源学概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冯全光,1999,资源大会诊,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圣朝,1997,人类自尝恶果—生存危机备忘录,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甘师俊等,1997,可持续发展—跨世纪的抉择,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吴家正等,1998,可持续发展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 晏磊,1998,可持续发展基础,华夏出版社 姚愉芳等,1998,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型与应用,社会科学出版社 姚炎祥等,1996,生命的源泉—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