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四湖一线”工程竣工。绵延14.2公里的河道犹如镶嵌在城西南的一条玉带,“京城八景”之一“卢沟晓月”再现宛平湖。
“永定河北京段断流30年,是再生水让它重现生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邓卓智说。永定河要按规划建成“绿色生态走廊”,京内河段生态灌溉需水量1.3亿立方米——相当于城区每年生活用水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如邓卓智所说,“没有再生水,绝无可能”。通过再生水循环利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修复城市水生态功能,这是北京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的一大举措,也是北京开发利用再生水的一个侧影。
再生水也称中水,指城市污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标准,进行有益使用。自2001年建成第一座再生水厂,北京再生水发展实现了飞跃。过去8年,全市再生水利用从2.1亿立方米提高到6.8亿立方米,供水比例从8%提高到约20%。利用量累计33.6亿立方米,相当于1680个昆明湖。“新水保生活,再生水保生产生态,这是北京水务的基本格局。”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彤说。
在清河再生水厂,废水的“再生”是一个“吞入乌龙”“吐出清泉”的过程。经过“超滤膜”及MBR和“反渗透处理”,完成活性炭吸附等程序,污水在从一个水池到另一个水池的转换中,变得无色无味。从一座座清水池、一条条清水管流向“三大领域”——工业制造、农业灌溉、河道环境。同时,汽车清洗、道路压尘、绿化喷洒、市政杂用等再生水利用在京城也遍地开花。
“再生水已经从补充水源变成主力水源,成为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说。
“一箭双雕”解两大难题
两年前,家住四惠的鲁平喜欢上了一件事:扛上鱼竿到不远的高碑店湖边坐上个把小时,尽享碧水蓝天。这段位于通惠河上游的湖面,柳条低垂、野鸭成群。曾几何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让这里臭气冲天。而今,“烟雨高碑店”成了京东一景。其间的变化归功于再生水。北京再生水开发正是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恶化”两大挑战下应运而生的。
六环内主要河流52条,总长520公里。上世纪90年代前,由于没建污水处理厂,每年4亿立方米污水直排河道,夏天河湖暴发水华,又腥又臭。加强污水处理是还清河湖水质的根本途径。按通惠河、坝河、清河、凉水河等河流分布,北京大规模建设污水处理厂。截至去年,北京年处理污水11亿立方米以上,污水处理率82%,中心城区达95%。
北京的排水事业,经历“污水收集、自然排放”和“污水收集、达标排放”两个阶段后,目前进入“污水收集、达标处理、再生水利用”的新阶段,在消除污染源的同时,创造新水源。
承担中心城区90%排水的北运河,因来水减少、污染严重一度成为“纳污水系”,日产污水300万吨。经几年治理,北运河已由“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变。
据北京市水务局介绍,“十二五”期间,北京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升级为再生水厂,新建污水处理厂全部按再生水厂建设,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更重要的是,要把再生水引入永定河、潮白河,实现对水源地的涵养,城市用水的上下游将实现大的循环,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质量。
编辑:周子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