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最盈利的部分,并不是它的瓶装厂,而是浓缩液厂。”对于百事可乐与康师傅的这份协议,一位曾在百事可乐工作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百事可乐依然将未来最大毛利润的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
根据该消息人士提供的信息,百事可乐中国公司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本次双方合作中百事可乐出售的大部分资产都来自该公司。第二部分则为注册在广州的百事中国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负责百事可乐中国的品牌、市场推广。同时,最重要的是该公司还拥有百事可乐在中国唯一的浓缩液厂。
“饮料的浓缩液是饮料企业最赚钱的部分。”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浓缩液的成本占到了饮料整体成本的30%以上,同时,浓缩液的利润率可能超过70%,而装瓶企业的利润率仅仅只有10%。”
东方艾格饮料分析师陈静的说法也能作为佐证:“百事可乐中国装瓶厂毛利率在10%-15%,去年的数据显示,50%的中方合作伙伴都是亏损的。”。
根据BOABC的监测,2009年,可口可乐旗下装瓶厂中有不足1/3企业亏损,而在百事可乐20家分公司中,则有近一半亏损。统计显示,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共有4家分公司未能盈利,合计亏损4042万元;而百事可乐中国公司共有8家分公司亏损,金额共计3.72亿元。
由于亏损,其合作伙伴不断抛售所持股权,最近的一起是福州百事可乐饮料公司中方股东中国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福建公司,以1370.85万元的价格抛售其所全部持有的11.1%股权。
2011年8月份,深圳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中方股东深深宝(000019.SZ)出售深圳百事可乐15%的股权。今年年初,持有北京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50%股权的北京一轻控股则转让其持有的15%股份。
中方合作伙伴亏损,百事可乐则是稳赚不赔。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百事和可口可乐通过掌握碳酸饮料核心浓缩液配方,向装瓶厂出售浓缩液,其一桶4升的浓缩液价格在1350元左右,而一桶这样的浓缩液可以生产将近4000瓶500毫升的饮料。而且浓缩液价格也在水涨船高。
涉嫌垄断
“此次收购必然涉及反垄断问题。”达到1+1大于2的效果,难度非常大
分析人士指出,百事可乐饮料和食品业务的比例目前是三七开,百事可乐美国本土市场则是饮料食品五五开。甩手利润微薄的装瓶厂业务,百事也将把精力放在其利润丰厚的食品业务上。
百事是否真能如此洒脱地走开?答案或许要先等待有关部门的审核。
根据康师傅公司发布的公告称,这个联盟的协议,尚需要得到中国政府和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康师傅股东会的批准。
此条文也亦让人遐想。此前,行业中的巨头可口可乐曾几乎与汇源果汁完成了并购。不过,由于涉嫌“反垄断”,该并购最终被商务部否决。
而此次双方的合作,是以联盟的形式,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收购或合并。这一差别,则将再度考量有关部门对“反垄断”的定义。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告诉记者,“根据《反垄断法》规定,企业在收购合并时,如果前两家主要合并人的销售额达到了100亿元人民币,同时每家单独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都要受到中国的反垄断和经营者集中审查制约,就这一规定而言,此次收购必然涉及反垄断问题。”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资料显示,在果汁饮料市场,康师傅和百事双方市场份额合计达30%左右,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意味着双方的联盟将很有可能遭遇到“反垄断”的调查。
“一切都还是未知。”上述百事可乐知情人士认为,“两家公司的文化完全不一样,资源也存在差别,产品线还存在一定的重合。能否完成整合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其难度非常大。”
11月4日晚间,记者数次致电百事可乐中国公司公关部,希望就联盟协议得到更多的信息,但其工作人员表示,其公关部工作人员均在开会中,不便接受采访。
编辑:周子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