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前,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水资源破坏严重,地下水位严重超采,使得水位下降,形成了一个大漏斗。近两年,园区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高效节水措施,使园区的农业生态焕发了新的生机。
康生贵是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的种植户,在棉枣套种的田地里,这几天他开始忙着大枣的秋季管理。1998年他在原西戈壁承包土地种植棉花,那个时候,灌溉基本都是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2008年西戈壁管委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康生贵在管委会的引导下将棉花地全部套种上了大枣,并实施了滴灌。
康生贵告诉记者:没有安装滴灌的时候,我们这个浇水成本比较高,每亩地水费都在150、160块钱,现在每亩地在90—100块钱,成本降低了,装滴灌以后省水、省人力,再一个对植物浇水匀称点,生长也好。
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有耕地8万亩,曾经由于开发无序成为哈密市一个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的地方,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如今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减棉增经,种植大枣和发展设施农业,并且所有耕地全部实现滴灌。原来种植棉花每亩地的需水量在800方左右,通过产业节水,现在枣树的灌溉定额只要300多方。
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丁奎说:这次自治区党代会的召开,张春贤书记在会上提出要大力实施节水高效农业,那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采取有力的措施。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第一要实行自动化灌溉,那么目前为止,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启动,将在我们辖区内实行一万亩的自动化灌溉技术;第二个将对我们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到位。
哈密市在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同时,不断推进信息化工程建设。位于南戈壁的节水示范中心种植大枣1.3万亩,这里的枣树全部采用自动化膜下滴灌节水技术。信息化实施后,通过安装节水计量设施,使用水户科学配水、精确计量,引导他们由传统粗放型的灌溉模式转向精、准、细的节约型灌溉方式。
哈密市节水试验中心主任陈兴军说:它适时适量的灌溉,同时可以将肥料送到枣树的根部,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了,水量适时适量的灌溉适度掌握了,所以这个作物就会增产。
哈密市南戈壁大枣种植户黄宝川说:现在自从他们推广用了这个滴灌以后,枣树第一个节水,水量省力,工也省了,枣树的挂果各方面生长没有改变,而且看起来比以前还旺长势还好。
哈密地区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地区,而哈密市又是缺水的核心区。目前,哈密市农业灌溉用水量为3.99亿方,占总用水量的83%。近年来,哈密市大面积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截止2011年,全市已完成高效节水面积68.06万亩,高效节水面积占全市总灌溉面积的83%。综合灌溉定额由2006年的820立方米减少到2011年的460立方米,通过实施农业高效节水建设,提高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哈密市水利局局长陈兴光说:截止到今年现在为止,我们全部哈密市的农业节水面积已经达到接近70万平方米,年节水达到3000多万立方米,但是我们感觉到,我们压力还是很重,我们现在下一步的任务,我们争取三年内完成量化工程。就是农业的节水实行真正的由量化工程来约束到农业节水,严格按照定额控制给农业供水。
据了解,今年哈密地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这样累计将达到100万亩,占到了地区总灌溉面积的75%,年节水量可达3800万立方米。通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超量加价”的用水制度,水资源分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有力支持了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编辑:周子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