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的安全,国内外面均有资料报道。WHO认为,全球有88%的疾病应该归咎于不安全的用水和缺乏相关的卫生设施。WHO的饮用水准则已经证实了与饮用水有关的卫生问题大多来自微生物,比如说细菌、病毒、原生动物或其他生物来源。从国内外来看,饮用水微生物的问题也比较多,无论是国内外的品牌都有这种情况。
我们即将执行的新的矿泉水国家标准,2003年2004年就开始讨论了,一直下不来,最后因消毒副产物溴酸盐的问题,一下子就推出来了,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完善。我们跟CAC有一些微生物指标不完全一样,至少它还是比较不错的,比如说粪链球菌就是粪便污染的一个指标,产气荚膜梭菌是微生物抗消毒剂的一个指标,跟国际接轨了。这次国标最大的一个改变,把细菌总数不作为产品质量控制指标,我们国家大桶装的饮用水不设细菌总数作为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指标,没有经验数据,桶是回收的,跟国外的情况不一样,当时我们建议,这不可以完全的参照CAC。我们国家以前不把致病菌作为出厂检测来做,现在就把铜绿假单胞作为出厂检测的基本标准。
饮用水中微生物污染状况
最近我们调查了16家矿泉水厂,主要是在南方地区。45份水源水中11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在成品水中也存在这个问题,30份有问题成品水中铜绿假单胞阳性率为10%。说明当时做这个标准的时候还是对的,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基本标准。瓶装饮用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桶的重复利用。现在新国标中新增了溴酸盐指标,在满足溴酸盐限量标准时,往往会暴露出微生物的安全问题。工厂原来采用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臭氧浓度都打到很高,这样就把微生物问题给掩盖了,但现在增加了溴酸盐指标,限制臭氧用量,就会暴露微生物问题。管网水、高层水箱中霉菌检出率在66.7%和75%之间。饮用水受到微生物污染是世界性的问题,不单单是我们国家的问题。
饮用水相关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在标准里面,国际标准中微生物的指标,上午介绍得比较多,我不进行详细介绍。刚才我已经把矿泉水原来的标准跟今年10月1号将要执行的的标准的差别讲了一下。上午叶教授讲了标准跟CAC里面有一点点不一样。从专业角度判断,这个准则还是比较符合国情,而且对目前的国情还是适合的。
纯净水第六届卫生部的卫生标准化委员会会议的时候提到了,纯净水这部分饮用水不准备增加溴酸盐的指标,但是山泉水,包括桶装饮用水都要加这个指标。
饮用水中污染的微生物
水里面污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当然真菌也有一些。近些年来,诺如病毒也非常严重,我的一个学生做这个调研的时候,发现在水体里面有污染,尤其是在城市周边的河涌,污染还是相当严重的。
我们团队瓶(桶)装饮用水中污染的微生物的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工厂,微生物区系不一样,感染微生物的指标也不一样。因为长期使用消毒剂等等,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霉菌的污染也是比较厉害的。
这几年我们也做了自来水O3/BAC安全性的分析。首先用臭氧来氧化水里的微生物,把水里有机大分子氧化成小分子,然后采用生物活性炭进行降解。我们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空白的活性炭是看不到微生物的,而BAC的炭样就看到了微生物;在生物滤池中可以看到2到5公分,50到53公分的BAC表面,微生物都非常丰富;这表明活性炭在降解有机小分子方面有非常大的帮助,断面100厘米以上都含有微生物;而运行了18个月以后不同深度BAC,大量的微生物附着在表面。叶教授跟杨教授演讲时提到,它的除去比较困难,以后我们在溴酸盐控制也会选择性的应用。
我们对活性炭表面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发现,在活性炭上面主要是阴性杆菌占主体,未检测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但是发现存在嗜水气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