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攻坚急,两江战犹酣。
在两江新区成立2周年来临之际,以基础设施攻坚为代表的两江大开发,气势磅礴,上万的两江建设者们,忘我奋斗,把对重庆的热爱化为基础设施攻坚的力量,把两江大开放大开发的机遇化为脚下的工厂、水厂、电厂、道路和桥梁!
在重庆水务两江各大工地,记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建设者们绘就的新区水网蓝图,其设计的科学性、超前性,无不彰显两江新区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无不体现城市决策者对新区这个未来500万建成区、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区水安全的统筹安排和科学调度。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滴水,也可以感受两江大开发背后的速度与质量、效率与规范、绿色与生态、精神与激情。
会战两江,重庆水务一路疾行。在两江新区,仅“十二五”期间,重庆水务集团共计将推进24项供排水项目,总投资达66.96亿元,最终将在两江新区范围内形成日供水能力151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122万立方米,改造101公里老旧供水管网,形成水库库容5306万立方米的规模……
两江新区百日会战水利设施正掀起高潮!
高品质供水网:新区产业民生提前保障
初夏时节,雨水纷纷,万木葱茏。中西部最大的悦来会展城正展开其巨大的蝶形翅膀,伸向天空。
40万吨的悦来水厂就在会展城旁,未来不但为这座崛起的两江新城提供水源,而且远期规划上100万吨,可充分保障新区供水。
在渝北区悦来水厂,记者走进取水泵房,40米深的深井,比嘉陵江的水位还低1米多,轰鸣的大功率机器正在源源不断从嘉陵江取水,经过管道输送到蓄水池进行加工处理。
悦来水厂总投资规模超过14亿元,设计规模40万吨/日,分为两期建设的悦来水厂正边生产边扩容。一期(20万吨/日)已形成;二期(20万吨/日)已开工,计划2013年6月底建成。悦来水厂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即:常规净水处理(沉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工艺(O3-BAC),出厂水水质达到新国标要求,接近欧共体标准。
取水是确保水质安全的生命线。为此,悦来水厂将管道深入嘉陵江40多米,抽取未污染的水源,同时经过多道工序将镉等重金属、大颗粒以及化肥农药中的有害物进行安全过滤,确保水质安全。
重庆市水务公司总工程师杜佳靖告诉记者:“悦来水厂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自来水,公司专门从国外进口价值6000多万的先进设备,进行深度处理工艺,这样生产出来的水更加卫生、口感更好,但水价不会涨”
悦来水厂首期工程,计划三年建成,实际一年就通水,通水当日即实现了满负荷运行,创造了水厂建设史的新业绩,也保障了去年两江新区渝北、江北、北部新区三个板块的高峰供水。随着二期工程项目的建设,届时悦来水厂将辐射更广阔的区域,惠及更多的民众。
新区的产能在快速释放,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就在不断的攀越新高。几大水厂建设中凸显的两江速度,就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投身两江大开发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发展的两江精神。
鱼嘴水厂,地处两江新区汽车工业高度集聚的鱼复园区,一期日供水能力20万吨,短短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前期工作及设计,以前这样的大型项目,仅前期工作就需近一年时间。复盛三块碑水厂应急改造工程,从原4000吨/日增加到20000吨/日,经过合理组织,施工单位两班倒不分连续作业,今年3月进场,预计7月通水,而对于同等规模的水厂改造,正常的施工时间至少10个月,这将比正常工期提前半年实现通水。
随着两江新区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必须要建立质优、面广、量足的城市供水体系。据统计,目前新区范围内,正在推进建设的水厂有3个,2个临时过渡扩建水厂,1个水厂谈判合作,2个前期规划水厂,涉及总投资29.9亿元,形成供水能力83.1万吨/日。所有的项目均已经启动,并且进展良好。
目前,鱼嘴水厂、牛头岩水厂、水土园区水厂正在紧锣密鼓加紧建设。同时,石船水厂、寸滩水厂等项目也在开展前期工作。这些项目的快速推进,为新区产业和民生奠定坚实基础,将有力地破解新区“水渴”状态,让老百姓有水喝、喝好水,为新区汇集全球高端要素、推进新区“大产业、大城市、大人群”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化排水网:守护两江碧水长流
为了实现新区可持续发展,守护两江碧水,保障三峡库区生态安全, “十二五”期间,市水务资产公司总投资28.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12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形成日污水处理能力68.5万吨。
位于大竹林组团九曲河污水处理厂现场,彩旗飘飘,“重庆水务会战两江”的标语格外有力,让人振奋。
据悉,该项目覆盖范围包括黄茅坪、礼嘉、大竹林组团以及佰富高尔夫片区,服务面积50多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6多万人。总投资3亿多元,近期(2015年)污水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远期(2020年)总规模为15万吨/日。目前主体结构已完成,正进行设备安装,预计6月低通水调试。
在建设中,九曲河污水处理项目再创两江速度,面对工程任务重、工程战线长、作业单位作业人员多,承建单位碧水源公司精心组织,各参建单位积极投入,工程推进又好又快,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过去需要3~5年才能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为争抢时间,确保项目提前竣工,设备总包商不惜成本,将从德国进口的设备由海运改为空运,“空降”设备超常运抵,为提前通水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他们还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坚持雨中作战。虽然降雨不断,但焊接未停。
九曲河不但速度快,而且环保标准高。重庆水务集团副总曾庆武表示:“九曲河污水处理厂由生物池、二沉池、提升泵站、粗格栅及沉砂池、预沉池、接触消毒池、除磷池及污泥浓缩脱水池等组构的工序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而经过处理的废水可以用来洗马路、浇花、冲厕所等。污水处理是一举多得的生态系统工程。”
总投资2805.73万元的新区应急工程--龙兴工业园和合家园临时污水处理项目,开工两个多月即基本建成,以管理新举措、效率新速度,创造了污水处理厂最快的建设记录。
参建单位以实际行动为新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江北唐家沱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45万立方米/日,其中,一、二期工程设计规模30万立方米/日,已投入运行。近期(2012年)污水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远期(2020年)总规模达45万吨/日。江北区观音唐家桥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蔡家污水处理厂也在加紧建设。同时,果园(3万吨/日)、水土(3万吨/日)、渝北城南(3万吨/日)、城北(5万吨/日)、悦来、复盛银盆、石坪以及肖家河三期扩建工程等8个污水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这些项目将构筑起两江新区的污水处理网络,保护两江碧水。
生态环保成为新区水网的新标准。记者从水务集团获悉,两江新区正在探索推行花园式的绿色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位于观音桥,渝澳大桥北桥头的唐家桥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改扩建,总投资2亿元,设计规模6万吨/日,将打造为一个“广场式”污水厂。该厂将利用落差,将厂区“藏”在地下,在地面加盖修建2万多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广场,打造一个循环经济、低碳节能、再生资源应用的典范项目。休闲广场上将布置漂亮的喷泉水景和茂盛的植物,水景中清亮的池水和浇灌植物用水都来自于污水处理厂。目前,原厂已基本拆除完毕,改扩建工程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预计明年底建成投用。
十二五期间,两江新区污水处理率能够达到9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在百日攻坚中,两江精神无处不在。为了推进两江新区范围内的污水处理项目,重庆水务公司成立了专业承接国债项目的建设管理公司碧水源公司,全司员工仅为54人,却承担了总投资达36亿元、总规模达81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项目28个,人均要承担完成投资0.67亿元,人均要承担1.5万平方米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平均一个项目不足2人,却管理了近10支上1000人的参建单位。
由于科学施工,抢抓进度,九曲河项目从开工到即将通水调试仅用了18个月,刷新了同等规模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新记录。
水源工程:让百姓用水安心
水务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生命质量和生存环境,因此保障供排水安全是水务行业的政治责任和头等大事。特别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突发性灾害增多的情况下,加快建立和完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用水安全中,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爆管”导致的停水和饮用水输送环节的管网二次污染。同时,干旱、低水位等也严重影响供水的持续安全。“十二五”期间,重庆市水务资产公司将在两江新区范围内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01公里,既大幅降低爆管率,又保证水质安全。今年将完成15公里的改造,目前已完成9.5公里。同时,规划了苟溪桥水库、思源水库、碑口水库等3座中型水库,形成水库库容5306万立方米,目前苟溪桥水库已通过长江委评审。这有利于我市按照“两江互调、管网互通、高位互动、水库补充,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形成双水源”的思路,建立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老旧管网的逐步淘汰,两江互调和区域管网互通,制水工艺的改进,新水源的建设,必将有力地保障老百姓用水安全、城市安澜,并成功抵御自然灾害的考验。
两江新潮涛声,百日会战正酣。
据统计,2012年两江新区百日会战涉及供排水设施24项,其中包括悦来水厂、鱼嘴水厂等10项供水设施项目,唐家沱污水处理厂、九曲河污水处理厂等14项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目前,各园区正协同市级相关单位加速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供排水设施项目,两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百日会战正全面发力,全速推进。
华龙网2012-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