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国饮用水市场概况分析
我国饮用水行业是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所有的软饮料品种中,瓶装饮用水2000年的产量已经达到了554万吨,超过了碳酸饮料,成为第一大软饮料品种。在饮用水行业中,瓶(桶)装水逐步发展成为水的消费主流。除去自来水,瓶(桶)装水、城市管道分质供水和净水器这三种最主要的饮用水消费,从2002年起,已经连续4年以20%以上的速度发展。目前桶装水和瓶装水已取代了碳酸饮料的长期垄断地位,以40.6%的比例高居水行业龙头地位,大大超过了同行业的需要高成本和技术的净水器和分质供水。
中国饮用水工业起步较晚,目前国内饮用水行业已形成以娃哈哈、康师傅、农夫山泉、屈臣氏、雀巢和依云等为领先品牌的第一方阵,怡宝、正广和、天赐庄等为强势品牌的第二梯队,以及其他一些弱势品牌的杂牌军的布阵格局。
在饮用水行业中,瓶(桶)装水逐步发展成为水的消费主流。除去自来水,瓶(桶)装水、城市管道分质供水和净水器这三种最主要的饮用水消费,2002年-2005年,连续4年以20%以上的速度发展。桶装水和瓶装水已取代了碳酸饮料的长期垄断地位,并超过了同行业的需要高成本和技术的净水器和分质供水。
从2002年开始,国外的净水设备企业已经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国内也出现了大批的净水设备生产企业,国内的水市场出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现在,一些有规模、有实力的传统企业或者投资集团也开始关注大陆市场。终端制水行业在此也将会产生巨大的潜能。
不过,除了市场连续性地保持高速增长的大好形势外,生产成本继续上涨引起的水价格上涨已成为热门话题,仍然存在的不正当竞争以及黑桶黑瓶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行业对此应该加大管理力度,规范行业以健康发展。
21世纪的饮用水市场将会逐步走向成熟,各水种、各品牌之间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价格差,但这是正常的、必要的,不致引发价格大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竞争将会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不同水种之间因执行标准的不同而存着较大的差别。不管执行什么标准,都要把人的健康作为最高标准。所以,要在饮用水领域开展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要不息地改进工艺,选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不息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息地提高产品质量。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4。新规定对行业的影响
今年颁布实施的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2008)规定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不能超过10ppb(0.01mg/L)。但由于国内相关生产厂家所使用的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三大传统消毒方式,在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所以国内包括矿泉水在内的饮用水生产过程依旧存在安全隐患。
现阶段,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在进行水处理时,主要采用氯消毒和臭氧消毒,这两种方式虽然效率高、成本低,但会在消毒过程中残留相当数量的“溴酸盐”物质。而“溴酸盐”物质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B类可疑致癌物质。
因此,国家质检和相关部门对原有国家标准做了及时修改,以确保饮用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包括自来水厂在内的饮用水生产厂家,很难在生产中达到新的国家标准对“溴酸盐”物质的规定。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新的国家标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氯消毒和臭氧消毒是国内普遍采用的水处理方式,要从根本上解决“溴酸盐”物质残留问题,只能能采用新的水处理技术,并更新现有设备。虽然可以采用紫外线消毒作为替代,但由于紫外线消毒抑菌效果差,会造成细菌再次产生活性,安全隐患反而更大。
不过,一些国内饮用水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正在积极引进新的水处理技术。北京某饮用水生产企业近日从德国引进了利用银铜离子为媒介的水处理技术。这项技术因为不使用氯化物和臭氧,所以不会产生“溴酸盐”物质。
另外,由于离子的电学属性,所以可以使用电流对媒介进行精确控制,使生产过程更为安全。由于国内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加之饮用水的品质直接关系到食品生产安全,今后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会日益提高,所以新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在国内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另外,国内大中城市的水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将促使国内饮用水生产和水处理企业在未来积极升级和改进水处理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