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生活中,日本人很注意节水:如洗完菜后要注意先关水龙头,然后再把菜放好,而不是先把菜放好再来关水龙头;做油炸食物后锅里沾满了油,洗起来很费水,要先用纸把油擦净后再用水洗,这样既可以节约用水,又可以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同时,吸了油的纸作为可燃垃圾,燃烧时可增加回收的热量。总之,日本人节水注意从点滴做起。
日本的各大企业都在竞相开发节水产品,如节水洗碗机、节水洗衣机等。有的洗碗机从各个角度喷出细细的水流,用水量仅为用手洗碗的几十分之一。某公司开发的洗衣机,滚筒上方呈斜面,可节约一半用水,深受人们的欢迎。
节约用水可以减少家庭开支,如用节水洗碗机每年可节约水电费两万多日元。但日本人节水不仅仅是为省钱,而是在尽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必须考虑是否有利于社会。
拉美:立法保障节约用水
拉美各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拉美国家正面临着水资源需求量增大和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拉美各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相继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国家水法,对供水和环境系统进行了体制改革,实行了水资源的分级管理,鼓励私人参与水市场。
墨西哥政府通过完善立法,逐步建立了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和州级分权管理机构,所有采水、用水和排水单位、个人必须取得国家水委员会颁发的*。
墨西哥国土面积的2/3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不得不靠开采地下水资源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这导致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地下水含盐量迅速增加等问题。对此,墨政府不断完善用水收费制度,限制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
智利的国家水法规定了水权转让制度,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持股的股份制,推动了水市场的形成。将于明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水权法还对河流、湖泊的保护进行了规定,并且规定公共工程部在干旱等特殊情况下掌管水权,从而保证供水设施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兼顾了社会效益。
阿根廷的情况是,除首都外,联邦政府将水权(包括灌溉管理权,各项与水有关的政策、法规制订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并把一些供水和卫生工程转让给私营部门,使该国的灌溉协会享有包括征税权在内的完全合法的权力。同时,阿政府还鼓励用水户协会联合,形成规模开发经营,减少行政开支,提高供水效率。
哥伦比亚制定的新水法鼓励私人资本投资灌溉排水工程建设,推动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排工程的建设管理。目前,全国24个大中型灌区有16个已移交地方协会管理。
印度:立交桥下有储水池
在印度,人们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收集雨水,有很多收集雨水的装置和输水系统,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不少印度人直接从屋顶收集雨水,导入院内的储水池,经过一个雨季储满后,就可以满足一年的饮水需求。直到现在,印度很多地区的农民修建房屋的时候,都会在院子里用砖头垒一个储水池,里面塞进不少鹅卵石和粗沙,雨水经过沙石的简单过滤就可以饮用了。屋顶有一定的坡度,便于雨水很快流下。屋檐部分有突出的沟槽,接收从屋顶流下来的水,经过导管再进入地面的储水池。储水池的井口高于地面,避免了人畜粪便的污染,池水可以满足人和动物的饮用需要。在一个村庄的空旷土地上,农民会挖一些储水池,底部多为水泥砖石构造,主要用作农作物灌溉。
在新德里和一些大城市,高架在空中的立交桥也在节水中派上了用场。地方市政在许多立交桥下修建了大的储水池。雨季来临时,雨水顺着立交桥的两侧经过排水沟直接进入桥下的水池,用于满足城市绿地的浇灌用水需求。在一些大型机场,水泥地面也便于雨水的收集,一些机场修建了宽约两尺、深一尺多的导流渠,将雨水导入机场附近的储水池内。
收集雨水有很多独到的优点。首先,基本上没有地域的限制,因此印度各地大都有符合当地地域特点的收集雨水装置,如南部的收集雨水装置多用竹子作导流。其次,经济实惠,储水箱可大可小,建筑材料多为砖头、水泥、沙石等,就地取材,投入不大,但解决了饮水和灌溉问题。第三,不像修建堤坝、修建运河一样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