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碘元素的作用与饮用水的关系
碘是人体所必须的一种“智力元素”,摄入量不足可导致人们常说的甲状腺肿大。其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造成智力的损害,甚至是智力残疾,这种智力残疾是不可逆转的,目前世界上尚无药物可治。我国是缺碘国家,因此国家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给与了高度重视,一直大批进口价格昂贵的碘用以维持和保证国内市场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碘这种微量元素并不是多多益善。如在不缺碘或高碘的地方摄入了过量的碘,引起高碘的话,同样也可引起高碘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那么,居民到底应该食用还是不应该食用加碘盐的依据是什么呢?除环境和家庭个人的身体健康因素外,主要应是根据生活饮用水及饮水源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
目前我市的饮用水检测工作和检测机制的服务性、机动性、灵活性、稳定性、长期性和高效性等方面,在因人力、财力、精力不足的因素影响下所出现的不适应方面,还有许多的地方亟待完善和加强,长效的科学的监控体制还亟待完善和提高,高低碘致病因素还缺乏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数据的支持等。
故实施全面的科学检测饮用水源,努力探索城乡居民饮用水科学检测监控的长效机制,并尽早进行系统的碘致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从而指导居民科学服用碘盐,应是节约宝贵的碘资源和避免碘资源浪费、减少或杜绝碘致病疾病发生的重要举措。这不是生活小事,是减少疾病保障你我他人人健康的大事。
如何做到科学服用碘盐,那就是在饮用水检测的指导下,高碘地区必须供应和服用非碘盐;在低碘地区必须供应和服用加碘盐;无论在高碘还是在低碘地区的高碘病人都必须供应和服用非碘盐。但前提是,饮用水源的准确而及时的监测、宣传发布,是指导标准,碘盐和非碘盐的准确供应及群众按需服用是关键。
二、滨州市饮用水水源情况调研分析
我市的改水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一直搞了多少年,历届的市委、市政府都给与了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水库蓄水为饮用水水源:我市的(无棣县)三角洼水库、月湖水库、芦河子水库;(阳信县)幸福水库;(惠民县)孟家水库;(沾化县)毛家洼水库、河贵水库、富国水库;(博兴县)打渔张水库;(邹平县)三八水库、码头水库、韩店水库;(滨城区)东郊水库、秦台水库、蒲城水库、龙饮水库;(开发区)西海水库、南海水库等18个水库都是黄河自来水,黄河自来水都是地上水。
据悉,黄河水的碘含量一般是在饮用水碘含量正常指标的低值左右徘徊,并不是绝对的低值。也有的专业人士称,如以黄河水为水源的原则上可以认为是低碘的水源,这个区域可考虑服用加碘盐。
那么低多少就应该补多少?人们食用的碘盐中的碘量就应和水中的碘含量及饮食中的碘含量相加,不超过或达到相应所需的量为原则,超过或不足都可认为是不科学的或浪费了碘资源,或在诱发某种疾病的发生。
目前我市城区甲状腺病人增多的趋势,应该从水源、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和食用碘盐等方面加以详细分析,确定发生的原因,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给居民一个放心明白。
但凡饮水源都应该是动态的监测才好,才是科学的。这种检测结果要及时的告知居民,并且还要和市区环境、人民群众的饮食习惯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科学普及的宣传工作。
二是深井水为饮用水水源:在我国,一直流传着黄河故道和沿海地区多有高碘现象存在的传说。我市除去上述饮用水库的居民之外,广大农村多是借助改水工程而进行的水源改造。在这些偏僻或条件不成熟的农村主要是靠深井取水而实行的自来水进村进户,这就需要结合本地的地理环境实际进行分析。如邹平的南部山区,原多是缺碘地区,而北部平原如台子、码头、魏桥、九户等与黄河以北的沿海相比,海拔高度都差不多,多属高碘地区。
如同样打井深度,其水质的含碘量肯定有差异,南部多缺碘,北部多高碘。再如邹平的台子镇、码头和惠民的大年陈乡,虽有黄河之隔,同样十米以上深井水则都可能是同属于高碘的行列。黄河水是地上水,低碘的可能性大,但如在黄河滩涂中打的深井取水则有可能是高碘的。
可以这样说,在我市除邹平南部山区、黄河滩涂地表水之外,凡饮地下水尤其是深井水的,可能都有高碘之嫌,应予及时检测。
根据对博兴、邹平两县的饮用水水碘含量进行的调查。博兴县调查了13个乡(镇、办事处),共采集水样448份。其中多村联合供水25个村,单村统一供水421个村,水碘含量中位数超过200ug/L的乡(镇、办事处)有乔庄、庞家、蔡寨、锦秋街道办、博昌街道办。
邹平县调查了18个乡(镇、办事处),共采集水样894份,其中多村联合供水101个村,单村统一供水753个村,水碘含量中位数超过200ug/L的有台子镇、码头镇。这充分说明,在我市的农村高碘、低碘并存,并因为饮水源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必须随时采取及时取样,及时检测,及时调整供盐方法,区别对待才行。
三是浅表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这一部分主要表现在偏远落后地区或乡镇尤为突出。如邹平虽是全国的百强县,但在九户、码头的许多农民直到现在,也还是和几十年前一样饮用表浅的地下水为饮水水源。这种情况在滨州的五县两区(沾化除外)中都不在少数,许多的村庄几乎是每家一个小压水井,这个压水井深度分别在七八米十米和三十米之间,有的则更深,坐落在院子中间,与猪圈、厕所相隔不过三到五米,最多的也不过十米,不但水源不洁净,锈迹斑斑,还有的味道独特,这与几十年前的每村都共用的集体水井相比,水质还不知差了多少,更谈不上测碘的含量了,这些地方在饮用水方面基本上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成果,甚至还有所下降。还有的地方虽然是改了水,但群众并没没有感到实惠。一是有的改水后供水时间不定,影响生活。二是有的个别地方所供水水质不好,不能使用或受到污染,这些情况都应引起高度关注。
三、高低碘区域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各县区饮用水碘含量以及病情的调查,省长签署的长令将99个县市区予以公布,作为我省食盐加碘的供应范围。
又由省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文划定我市共17个乡(镇)为高碘乡(镇)。其中含滨城区的小营、杜店、里则、旧镇;惠民县的麻店、姜楼、辛店、大年陈、皂户李;阳信县的温店、洋湖、水落坡;无棣县的柳堡;博兴县的庞家、乔庄;邹平县的码头、台子等17个乡镇。涉及到68.5656万人口。从文件上看,可以看出我市除沾化县外,都存在高碘和非高碘两种情况。
所公布的乡镇往往是几年不变的,但问题是居民们喝的水是经常变的,所以水源检测就更显得重要了。那么,这些乡镇的饮水源是多长时间检测一次?如以上公布结果是靠地下水监测的结果,而改有黄河水为水源了又该怎样?再如以上公布结果是靠表浅地下水监测的结果,后又该成地下深井水为饮水源,那又会怎样?以上这些有谁来及时检测并公布和指导居民食用碘盐呢?这就涉及一个检测机制或监督体系的问题,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四、建议与思考
一、恢复过去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置。以前,在各级政府均设有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各级都有防治经费。后随着体制改革,办公室撤销。鉴于我市是地方病比较严重的地区,情况也比较复杂,地方病防治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加强领导和高效有力的组织协调。因此,建议恢复我市地方病工作领导小组建制,领导、协调、指导包括碘源致病在内的碘致病以及各种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对我市生活饮用水全面监测工作,制定全市生活饮用水全面检测及碘缺乏和高碘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对我市所有饮水源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利用一年至三年左右的时间,对所有饮水源进行检测、建档,向社会公布、上报,并定期跟踪检测和向社会公布,以加强社会的监督,使饮用水源监测、科学服用碘盐形成人人知情、人人明白、人人参与的良性循环。从此在我市基本上杜绝或消除碘源性疾病的危害的最终目的。
三、政府每年拨出检验检测专项经费,给以基本的水源检测经费保障。负责调动全市县区的疾控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全市城镇和乡村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逐步达到不漏存不漏户的饮用水源监测体系。
四、今后调查取样工作由过去的以乡镇为单位改为以村或饮用水源为单位进行调查与检测并随时跟踪。
五、同步进行我市碘源致病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市,目前能达到每年都做到健康查体的职工,都在市区内。这些人员喝的是黄河水、吃的多是碘盐,按说不该发生高碘致病。是不是存在适碘并服用加碘盐的原因呢?是不是和饮食习惯有关呢?碘盐到居民餐桌的时候其含量是高还是低呢?个中之谜都待逐步揭开。
希望流行病学调查等项课题的研究是不是能成为彻底揭开高碘和低碘致病危害程度及影响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呢。鉴于我市甲状腺肿的发病情况,建议财政拨出专项科研经费,由市疾控中心在进行水源检测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专业人才和技术设备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精干力量,设立滨州市高碘低碘致病流行病学调查队,对防治情况、病情检测等进行评估,从而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寄希望从此揭开我市目前甲状腺疾病与饮用水源、食用碘盐的因果关系。
以上两项工作同时同步进行实施并及早落实,可节约经费开支,节约人力资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该是积极开展好该项工作的最佳选择。
滨州日报2012-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