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
绿茵茵的小草铺满屋顶,行走其间仿佛徜徉在公园的草地,令人心旷神怡……
这是北京史家小学六年级五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的一个科学节水实验项目资料照片上的景象。
今年世界水日前夕,记者来到史家小学,了解学生们的这项“中水灌溉绿草”节水实验。
不巧的是,小草还未从冬季休眠期中苏醒过来,“绿草返青还要等一段时间。”班主任陈玉梅老师遗憾的对记者说。
不过,孩子们说起他们的科学实验项目还是非常兴奋。
据活动的发起人金雨晴同学介绍,这一活动从2011年10月启动,最初源自她的一项科技创新项目“适宜屋顶绿化的乡土植物的对比研究”而来。
“项目获奖后,我就想屋顶绿化需要耗费许多水,查找资料后我了解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我想能不能利用学校教师办公室中每天产生的废水,制成中水灌溉小草,这就能节约珍贵的水资源了。”
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支持,陈老师告诉记者,史家小学历来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建设科技校园是学校的三大理念之一,“现在班级里科技创新气氛浓厚,学生们在各级科技大赛上也取得过很多好成绩。”
在随后的活动开展中,同学们提出“喝剩的茶水、饮料等制成中水灌溉小草是否有害?夏季回收的水什么时间浇好?”等问题。经过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后,孩子们了解到回收的剩茶水、饮料含有氮、有机质等养分,比用优质洁净水浇灌植物更好。北京夏季的中午,气温高,花卉叶面蒸腾作用强,水分蒸发快,浇凉水根部受到低温刺激,会阻碍水分的吸收,使植株产生生理干旱,会引起全株死亡。
这次科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不仅增长了许多科学知识,还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动手制作了带有刻度的水桶,在校园内设立了中水收集点,“这些小草进入冬眠期前,每天中午休息时间,我们就到老师办公室收集剩茶水、果汁等废水,集满一桶就提到楼顶,过滤、测量、记录数据后,放到晚上或第二天早晨再浇。”“活动积极分子”左超同学说。
在学校科技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每天都记录下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李钰菲同学告诉记者:“数据表明,平均每个办公室每日收集2—10升水,一个月可节约大约1.5吨饮用水。”
“这次科技节水活动增强了学生们节水意识,培养了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孩子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陈老师对孩子们表现非常满意,“孩子们今年就要毕业了,希望这个科技活动还能传承下去,在水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每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汇集在一起一定会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科技日报 2012-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