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治水与中华文明暨李仪祉水利思想研讨会,旨在大力传承和发展中华水文化,进一步加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水利文协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陕西省水利厅及承办这次大会的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次研讨会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治水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与人类的繁衍生息、劳动创造息息相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及古中国均发祥于大江大河流域,充分印证了江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古中国,虽因频临河流而有灌溉之便,但同样因河流而洪灾频仍。与洪水作斗争,开展稼穑农耕,便成为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努力,人们终于在与洪水的对抗中掌握了控制河流、治理河流的能力和保护、利用河流的能力,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农业--治水文化特征。因此,没有治水就没有水利,就不会有"治水平土"活动在华夏大地大规模展开。而以治水平土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生产活动无疑会对人类本身的发展、人的社会行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类社会的组织构成产生巨大的影响,留下深深的文化印痕。
第一,大禹治水催生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地质学的研究标明,地球在“新冰期”后,由于气候变暖,冰雪消融,世界各地普遍发生洪涝灾害。面对滔天洪水,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智慧、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与洪水进行顽强抗争,并最终战胜了洪水,广为传诵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即反映了这一点。大禹在治水过程中,组织各部族力量共同进行治水,由此促进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的大联合,促进了华夏各部族的融合与团结;大禹治水前后,通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实行平衡政策等方式,从而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大禹治水成功后,民心思定,渴望实行必要的集权体制以对抗较大的自然灾害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大禹治水成功后,组织严密、高度集权的治水机构逐渐沿袭为国家的组织机构,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由此,大禹治水催生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从此文明时代取代野蛮时代。
第二,治水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治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是防洪体系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安居乐业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二是发明了灌溉排涝系统,由此解决了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是开凿人工运河以沟通各地的联系,为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运河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充分必要条件。治水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治水对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和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水利事业的发展,同国家政权的稳定、政治的清明以及国强民富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由此,历史昭示出,水运系国运,水运兴,则国运昌。二是治水对中华民族的科技进步和发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由于治水斗争的需要,以规矩、准绳为代表的测量工具相继被发明,并进而催生了原始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