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土资源部向申请地下水监测数据信息公开的三名北京律师,寄送了厚达四百页的水质报表。
3月25日,国土资源部书面答复北京律师黄乐平、韩世春和叶明欣的信息公开申请,并在回复的快递中,附上了2011年全国200个城市地下水水质监测的具体结果。
信息公开的申请者之一叶明欣说,她和她的同事对国土资源部“不期而至”的书面答复感到惊讶。
“我们没想到他们(国土资源部)会答复,因此我们在一个月的答复限期快到的时候,还给国土资源部发过律师函。”叶明欣告诉中外对话,她和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和研究中心的同事是在二月底的时候寄出的信息公开申请。
尽管对国土资源部积极回应的态度感到满意,义联的律师们认为此次公开的数据不完整,而且过于专业性,普通人难以解读。
“有800多个表格,每个表格有36项监测单项,有的结果不完整。”叶明欣说,即使是他们咨询过的专家,也认为需要一定的时间分析,才能评价这些原始数据的价值。
下一步,义联的律师们希望能和国土资源部更好地沟通。“我们希望能从国土资源部那里获得一份几页纸的摘要。”叶明欣说,“在《国土资源公报》中的几行字的简略提及和他们寄来的四百多页原始资料之间,还应该有个介于中间的说明。此外,他们寄来的数据非专业人士难以看懂。”
尽管国土资源部的答复不尽完美,但时评员张立美认为国土资源部对待信息公开申请的做法令人鼓舞。
在《中国青年报》网站的一篇评论上,张立美写道:“在目前我国一个信息公开还不是很完善的大背景下,尤其是相比较环保部等部门拒绝公开土壤污染数据等重要数据的做法,应当说已经是个不小的进步。”。
数周前,环保部曾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开一份土壤调查结果。该土壤调查于2006年展开,耗资接近千万人民币。环保部拒绝公布土壤污染调查的决定,在国内外引发争议。申请土壤调查结果公开被拒的北京律师董正伟认为,环保部的做法实质上是对国家和政府形象的抹黑。
然而,在环保部丢人地被推上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数周后,新总理李克强表态“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来解决中国的污染问题,并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在李克强表态后不久,环保部长周生贤向公众承诺要在适当时候公开土壤污染调查结果。
在董正伟看来,环保部地态度转变在意料之内。他说:“新总理呼吁公开环境管理信息,这可能是针对环保部的。因此,环保部在饱受国内外舆论批评后,不得不改变策略。”
国土资源部对待信息公开申请相对开明的态度,在他看来也不稀奇。“环保部处理土壤污染信息公开申请的教训,对国土资源部的做法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