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鄢来雄/文
三江源,主要位于我国青藏高原青海省境内,面积39万平方公里,超过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一半,因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此而闻名。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皆来源于此,被誉为“中华水塔”。
6月4日,世界环境日前一天,来自天津的援青企业天津滨海聚成投资集团青海聚能活力源饮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郭庆华,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先巴手中接过“瀞度三江源100平方公里水资源保护队”旗帜。这标志着我国首支企业水资源监测保护队伍正式成立,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即将掀开新的一页。
保护“中华水塔”刻不容缓
三江源地区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哺育了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维系着整个流域的水环境安全。但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三江源地区冰川、雪山逐年萎缩,草地大规模退化与沙化,水源涵养能力减退,正面临一场严峻的生态危机;特别是草原鼠害、虫害使得原本水草丰美的三江源有变成“黑土滩”之虞。
“保护三江源核心区,就是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物种基因库,保护中华文明之源、生命之源。”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黄河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张红武认为,特别是随着下游经济社会发展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三江源区的水质保护显得尤为珍贵。
专家认为,企业主动参与三江源水资源保护行动,有助于形成政府、企业、个人三方互动参与环保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改善三江源区的水体水质。
保护生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为了拯救和修复日趋脆弱的三江源地区环境,我国政府于2005年8月规划投资75亿元,采取退牧还草、禁牧减畜、生态移民、荒漠化治理、草原建设和人工影响天气等一系列措施,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记者了解到,青海省政府自2006年起对三江源地区不再进行GDP考核,而是把生态保护和建设列为对该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三江源地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约4000亿元,但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这些矿产资源大多被禁止开发。
据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截至2012年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已累计投资75.4亿元,完成投资69.7亿元,占总投资的92.5%。三大类22个规划项目中,能源建设、森林草原防火、鼠害防治、退耕还林草、沙漠化土地防治、人工增雨、小城镇建设、生态移民等工程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经过多方多重努力,目前三江源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状况好转,生态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江源地区沼泽、湖泊面积均有不同程度扩大,河流径流量增加,水源涵养功能有所恢复。
据青海省水利厅水资源水文处处长刘锡宁介绍,截至今年4月,三江源区河流水质100%达到地表二类水质,90%以上达到一类饮用水水质。
所谓地表一类饮用水水质,就是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的地表水。刘锡宁说,青海三江源区的水大多是冰川融水,在亿万年的冰川活动中融合了青藏高原丰富的矿物质,水质尤佳。
“2005年对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环境进行治理以来,三江源区水资源流出量6年增加530亿立方米,源区湖泊面积净增加250平方公里。”刘锡宁说。
修复环境,需要发挥各方合力
在“世界屋脊”修复三江源生态环境,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三江源水资源保护,尤其要发挥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互动的作用。
“政府的责任在于政策引导、企业在于承担社会责任、个人在于提高素质,变保护为自觉行动。”青海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处长吴向培表示。他介绍说,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所以,青海省出台了更为严格的企业排污标准,所有工矿企业产生的废水必须达到地表水的标准才能排放。而格尔木地区的企业更被要求实现用水体内循环,即废水通过沉淀、过滤等环节,再次循环使用。
郭庆华表示,作为援青企业,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参与到三江源生态保护行动中,成立“瀞度三江源100平方公里水资源保护队”,就是以实际行动切实保护中华民族的“生态环境高地”。
而在海拔4120米的昆仑山玉珠峰脚下设厂的加多宝集团下属昆仑山矿泉水公司对于水源地的保护,被青海省视为企业典范。该公司采用高于国家三级保护标准的四级保护措施,建立由2.8米高的铁质通透围栏保护的11.15平方公里四级保护区,由水泥墙保护的148亩的三级保护区,以及围栏保护的二级保护区和核心水源房屋的一级保护区。一级套一级形成层层叠加的严密保护。
在三级保护区内,该公司装备近10个摄像头,并配备保安进行24小时持续监控。二级保护区内,一名生产部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看护,一级保护区除企业质检人员,外人一律不能进入,进行最严密保护。
“这种保护方式是未来我们对所有水源地保护的最佳方案。”刘锡宁说,目前青海省内47个水源地仅仅采取三级保护,未来四级保护实施后,将使青海省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到百分之百。
为从根本上遏制生态退化趋势,2011年底,国务院在三江源地区建立首个“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有关前期工作已开始实施。
青海省发改委主任吴海昆认为,这一举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三江源地区将被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示范区”,“大美三江源”将成为“美丽中国”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