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7月3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记者 何成军) ◆6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和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张掖市联合组成的科学考察队,对肃南县大河乡境内西岔河村老虎石沟源的冰川进行了科学考察,一个“离城市最近的冰川”正式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
◆冰川、雪山、高山草甸,这些景观对于深处内陆的张掖而言,是天赐良景。
◆地处祁连山这条河西走廊的“生命线”,新发现的冰川无疑会迎来开发与保护的博弈。对于当地政府而言,眼下最需要找到的就是如何在博弈中寻求到平衡点。
◆如果开发得当,或许保护的意义绝不只限于一座冰川。
最佳观赏冰川
这个尚未命名的“新”冰川,暂时只能在中科院中国冰川目录中以“摆浪河21号冰川”的身份存在。
你见与不见,它就在那里!离肃南县城直线距离仅30公里的“21号”冰川,在当地牧民眼中早已见多不怪了,但在科学家眼中却是一片新大陆。
段克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作为这次科考专家之一的他断言:“21号”冰川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该冰川景观奇特,远望形似半月悬垂天际,近看则斜卧于山间谷地,冰壁矗立,冰斗深陷,神秘莫测。到达冰舌前沿处,只见冰雪消融,水流四注,仰首望去,蓝天白云下一片晶莹耀眼的冰雪世界。再向上不远处即可看到冰川全貌,覆盖于整个山谷中间,气势磅礴、形态秀美、宏伟壮观。”“21号”冰川无疑给段克勤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科院寒旱所副所长王宁练在6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用文学性的描述介绍了“21号”冰川的“最佳观赏性”。
“整体看,冰川大部分为透明冰体,晶莹剔透,雪面洁白无瑕。在太阳光照射下,冰川反光极为强烈,远望光彩夺目、气势恢宏,令人震撼和陶醉。冰峰在蓝天丽日下分外晶莹耀眼,与潺潺的溪流以及绿草如茵的高山牧场,共同构成一幅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迷人画卷。”
王宁练介绍,由于冰川海拔较高,科考队途经了草原、高山灌木丛、草甸、雪地、河川等环境,遇到了阴、晴、雾、雨、雪等天气,一日之内经历了四季。真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科考队还途经了肃南县著名的长沟寺佛教文化景区,景色宜人。
在专家们看来,有独特的粒雪盆、奇特的冰雪消融景观、气势壮观的雪峰、怪石嶙峋的角峰刃脊、蓝天倒映碧水奇幻的冰碛湖(当地人称天涝池),冰川全貌一览无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登山的过程更为刺激,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再加上冰川前缘的秋季牧场,以及独有的裕固族民族风情和民俗特点,一个冰川旅游的系统体系似乎已跃然纸上!
冰川的意义
这个离张掖市区直线距离仅100公里的“21号”冰川,交通便利,从长沟寺和水关河脑两边均可到达,其对于张掖无疑是一座宝库!
张掖市市长黄泽元说,“21号”冰川的发现至少有三个意义:生态、旅游以及可能的产业。
“整个河西走廊的水源地都在祁连山,水源主要是冰川和雪山,祁连山区降雨降水降雪,流到川区蒸发消耗,形成产业。这个冰川的发现,无疑又使张掖在整个河西走廊乃至国家生态战略安全中的屏障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黄泽元说,未来张掖在生态保护中承担的责任也会更重。
张掖是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在这个4.2万平方公里的“大观园”中,可以看到冰川、雪山、峡谷、森林、草原、湖泊、湿地、丹霞、沙漠、戈壁。“除了没有海洋其它的自然景观在张掖都有。”
黄泽元说,这些自然景观不是自封的,许多年来考察张掖旅游的外国财团和一些旅行家都对它们给予了高度评价。“21号”冰川又是离城市最近的冰川,无疑是张掖地貌景观大观园里又一颗明珠。
作为市长,黄泽元已从“21号”中看到了“钱景”。他告诉记者,因为张掖冰川雪水非常纯净,这些年来如何能给老百姓提供放心安全的饮用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课题。现在肃南县就有一个祁连冰泉,这个冰川也有可能成为最洁净的冰川水的来源,由此也可能成为张掖产业里的一个亮点。
同样是“21号”,王宁练看到的更多是科普的前景。
“世界上淡水资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冰川,当然极地离我们很遥远,但对我们生活在陆地,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人而言,这是重要的绿洲水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可以让大家领略这种淡水资源在逐渐减少,让人们更加关注淡水资源。”
王宁练告诉记者,祁连山地区水资源都来自于冰川,相关的研究表明,黑河上游水资源的形成80%来自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冰雪覆盖,从这一角度上可以研究高山冰川和水资源的关系。对不同地区,科学家研究的角度不一样,可以让大自然告诉我们一些未知的知识。
“对我们而言,它是研究全国地貌变化的重要手段,因为山地冰川对气候变化是非常敏感的,通过它可以理解山区过去的气候变化。”
开发与保护的博弈
冰川资源是非常稀缺的,特别是离城市很近的冰川就更加稀缺。作为旅游资源来讲,开发价值很大,但同时保护是一个前置性课题。
加上新发现的“21号”,张掖市能够到达的冰川已达三座。另外两座被命名为“七一”和“八一”冰川。
十年前,黄泽元曾登上过“七一”冰川,当时那里就被简单地开发了。“八一”冰川据称也早已被简单开发。
“张掖是坐落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的地方,一个是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另一个是黑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级的生态安全屏障。这个冰川将无疑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黄泽元说。
但开发旅游是必然的。
按黄泽元的说法,张掖市将打造“宜居宜游”作为发展的定位,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但张掖有这样的资源禀赋,有如此多的地貌景观,也就意味着“宜居宜游”产业是一个可以把优势主导产业、多元富民产业和战略新型产业融合在一起的产业。
“我们将‘宜居宜游’当作一只母鸡,它能够下蛋产卵,投资者获得产业,政府则可以从产业链中获得就业和综合收入。旅游业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产业链条长,提供的就业岗位多,资源的消耗少,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少,完全有可能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可能是一个多元富民产业。”
黄泽元说,今年上半年,张掖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在整个经济增长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遥遥领先,我们在总量上占到64%,在增长中超过67%,这说明“宜居宜游”产业的优势正在显现出来。
“当然对这个冰川的发现,下一步将按科学家们提出的意见,由科学家和张掖组成专业团队对冰川的保护开发利用提出建议,做出规划,张掖市政府将按照保护第一、保护优先、科学开发的思路,使其既能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又为世人提供一个离城市最近可以攀登、可以到达、可以鉴赏的优美景点。”
另外,冰川旅游开发项目启动后,中科院将在冰川区建立科学观测点和研究基地,为今后冰川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王宁练和段克勤等专家则建议,冰川旅游开发可与科研基地、青少年科学普及考察基地等结合起来。他们认为,如果科学规划,开发和保护并不矛盾,“在观赏游览的同时,要将人们的意识引向生态,增强对淡水资源匮乏的认知”。
如此一来,保护的意义就不仅仅局限于一座冰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