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瓶矿泉水!”“康师傅还是农夫山泉?最近新到货剐水,要哪种?”这是昨天下午出现在合肥市潜山北路一家小卖铺的场景。消费者习惯性地购买矿泉水,殊不知,买到的“矿泉水”早已经悄悄地更名换姓。
【名称之困】买的“矿泉水”多半不是矿泉水
矿泉水曾一度开启消费者对瓶装饮用水的记忆。然而,时至今日,名副其实的矿泉水并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名目繁多的各类饮用水。记者昨天走访合肥部分超市发现,在售的瓶装饮用水的种类主要有苏打水、山泉水、纯净水、矿泉水、天然水、矿物质水等六种。然而,大部分消费者并未关注这潜在的变化。超市内,一名年轻消费者告诉记者:“通常都把饮用水称为‘矿泉水’,买的时候不会在意究竟是什么水,更不知道这些名字背后的区别。”
在一排饮用水货架上,记者仅发现一款“昆仑山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为“青海省昆仑山西大滩”,在瓶身上标注了矿物质含量。此外,仅有剐水和农夫山泉等标注成分,大部分饮用水看不出水质区别。
由于名称不同,饮用水的价格差异也很明显。在合家福超市,记者看见最贵的矿泉水价格是4.5元一瓶,最便宜的矿物质水为0.8元,价差达5倍。其余部分瓶装纯净水在1至2元之间。
【本地兴衰】合肥开采点10年间少了17个
与各种标称“天然”的饮用水大行其道不同,真正的矿泉水近些年却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合肥最多的时候有18个开采点,大蜀山附近就有14个,在农大、省农科院等地方都有企业。”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后期那股矿泉水热销的风潮,合肥市国土局地环处处长查睿记得,当时市面上出现了排队买矿泉水的场景,这也促使很多企业开始开采矿泉水,打造出很多地方品牌,本地知名的饮用水品牌蓝蓝同样出自那个时代。
十余年过去了,矿泉水受到后来者纯净水的围剿而每况愈下。“目前我知道的合肥市开采点就一个了,在大蜀山。”查睿告诉记者,从最兴盛的18个点到仅剩一个点,也就10年时间。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矿泉水在与纯净水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并不是储量和质量的问题。省地矿局专家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我省已勘查评价和鉴定的矿泉水水源地143处,可开采量6×104吨/天,目前已取得采矿权的仅24处。
【落败主因】矿泉水成本比纯净水高5倍
败给纯净水这个后来者,专家认为,最主要的是成本的高企。査睿作为地矿行业的专家,多年来关注着矿泉水领域的发展,他认为,矿泉水的成本比纯净水高太多,这是落败的主因。有测算认为,矿泉水的成本一般比纯净水高至少5倍。
“矿泉水的生产,需要用矿泉水来冲洗包装瓶,整个生产工艺需要多道的除菌,质量标准有着国标的统一控制,非常严格。”査睿告诉记者,包括水源地保护、采矿权的获得、矿泉水资源补偿费等,这些成本加起来,让矿泉水的成本比纯净水高了很多。而一般纯净水的水源都是自来水或地面水,成本要低很多。同样是卖1.5元,矿泉水利润自然微薄。这也导致了很多饮用水企业选择放弃矿泉水而纷纷转投利润更高的纯净水。
饮用水区别可不小
纯净水:通过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去除水中的矿物质、有机成分、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等加工制得的密封在容器中,并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
矿物质水:矿物质水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加入对人体有益的钾、镁等微量元素。
矿泉水: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开采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
中安在线2013-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