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下游河道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指标超标几倍甚至十几倍。造成这种现状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水资源短缺,生态用水严重匮乏。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仅100立方米左右,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致使河流、湖泊缺少新鲜水补给,生态用水严重匮乏,客观上造成了北京市水环境容量很小,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非常有限,水生态十分脆弱。
据了解,目前污水处理厂排水成为北京市下游河道的主要补给水源,为此,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实施了更为严格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新(改、扩)建的污水处理厂要求其排水与环境功能区相匹配,但对于原有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之间仍有一定差距。
第二,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随着重工业逐步离开北京,生活污水成为北京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到2060万人,远远超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2020年1800万人的目标,而污水处理厂建设受建设周期、规划选址等因素制约,明显滞后于城市人口发展速度。目前,北京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3%,每天有近百万吨污水直排入河。
第三,农村及农业污染治理程度不高。由于农村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历史欠账较多、资金投入不足、监管难度大等原因,农村和农业水污染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且已有设施运转率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较重,治理难度大;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对农田、地表及地下水体构成危害。
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的滞后,生态补水的严重短缺,导致一些地表水系成了彻底的排污沟。这位负责人说:“北京地区水系下游已经基本没有天然河道。污水处理厂退水,部分生活污水的直排,农业面源和城市面源的影响,加之没有新鲜水注入,致使绝大部分河流水质超标。”
解题:三年内治理水环境
面对严峻的水环境污染,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大力气整治水污染。
针对北京市水环境现状,这位负责人认为,目前北京最大的污染源仍是居民生活污水。要解决北京水污染问题,首先要提高环境承载力,提高再生水、循环水的使用比例,提高水处理标准,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
2000~2012年,北京再生水累计利用量近50亿立方米,成为产业发展和生态用水的主力水源。2012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为7.5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1%,再生水利用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5,成为北京市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
今年年初,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根据这一方案,北京市3年内将新建再生水厂47座,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20座,增加228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全市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线1290千米。2015年底前,全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四环路以内地区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中心城区污水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