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犹新,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许多政府官员就喊出了“绝不走先发展后治理”老路的漂亮口号,但事实证明,中国正在老路上狂奔。前车之鉴昭昭,此次环保部的数据能否真正警世,恐怕没人敢乐观。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环保属于容易“搭便车”的领域,即人人都知道一件事的负效应,但人人都指望别人去改变行为,自己去享受现成的果实。过多的机动车造成尾气排放超标,但我不会去乘公交,却指望别人那么干而自己仍然能保持私驾的舒适;我这一届大干快上,争取亮丽的经济数据,为自己晋升铺路,至于污染,留给后任去治理好了。诸如此类,结果是人人基于理性计算的结果,导致的却是集体的非理性。
政府的政策不可能改变人性,但能调整人们利益计算的方式。如果公交够方便够合算,人们就会宁愿舍私驾而乘公交;如果官员晋升靠的不是单一的GDP数字,还包括民生福利、公共服务水准,官员就不会只是凶猛地追逐经济数据。以香港为例,公交车体系便捷发达,加之养车成本高昂,香港人乘公交出行者的比例在90%以上,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来自机动车的污染。
容易“搭便车”的地方,往往是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从中央政府层面,治理空气污染认识到位,决心很大,不久前,有媒体透露,中央已计划拿出1.7万亿,用于空气污染治理。不过,如何有效使用这笔不菲的投入,本身仍需要周密的“顶层设计”,防止“搭便车”行为。对此,许多研究者已经指出,治理空气污染,其实不应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不必然与经济发展相矛盾,而应该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即如重要的“煤改气”,就可以与发展新能源产业结合起来。这方面,政府的政策设计与引导非常重要。
总之,环保部的最新数据,可谓为中国环保拉响了最凄厉的警报。如果我们还不警醒,这一代中国人得到现世报不说,还会贻害后代,将大好河山变成一片残山剩水留予子孙。果真如此,这一代中国人将是中国民族的罪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