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以来,杭州市自来水多次出现怪味,原因一直未明。环保部门在调查钱塘江水质时,牵出桐庐县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特大污染环境案。2日,这起案件的系列案件在浙江省富阳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涉案企业之一富阳博新化工有限公司8名被告人因非法倾倒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毒废水6300余吨受审。
回顾一下杭州自来水事件的始末,最早在去年的3月11日,杭州不少市民感觉自来水有股刺鼻的味道,对此杭州水务集团表示,异味可能与近期暴雨导致钱塘江江底一些物质的土腥味加重有关,有关部门表示水质指标都达标。随后多天,市民反应 “在瓶子内放置了一周的自来水,底部已经出现了绿色混浊物”,“自来水流出来都是泡沫,而且还滑滑的”,“家中的自来水,颜色变得发黄、浑浊”……对此,杭州水务集团仍然不以为然,“3月份的异味我们后来做过检测,除了嗅味指标不合格以外,其他指标都是好的”,“至于微博上有读者拿自来水和矿泉水对比,这个很难说明问题”,并表示污染情况是因为 “老旧管网的二次污染”。
直到如今,2013年8月26日,倪某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这起特大污染环境案告破,让当日自来水公司、环保部门拍着胸脯保证水质“达标”的话语,显得是那么尴尬、苍白。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河北沧县环保局那位“著名”的“红豆局长”——河北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村地下水呈红色,村民不敢饮用;央视记者就此采访邓连军,他以“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并称“红小豆煮饭也是红色”。
是的,很多地方的环保部门的环保监督工作往往慵、懒、散、慢,对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后知后觉,甚至发生了恶性环境污染事件,他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能应付过去就应付过去。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官员以及监管体系竟然与污染企业串通一气、狼狈为奸,在收受了好处费之后,便对恶意排污问题大加纵容,甚至千方百计为污染企业充当“保护伞”,挣着眼睛说瞎话,以至于老百姓要通过悬赏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方式,来让环保部门对水源污染的情况重视起来。
其实我们都心知肚明,类似桐庐县这种非法倾倒有毒废水的案例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各地非法排污情况层出不穷,甚至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一条清澈的河流,各种“牛奶河”、“橙汁河”,斑斓炫目的背后,尽是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垃圾污染……很多时候,环保部门不是不知道污染的存在,他们只是装作不知道罢了。就像这次杭州自来水异味事件,如果不是公众反映强烈,如果不是因为污染者投案、案件告破,大概杭州市的水务部门还会洋洋自得地躺在“水质达标”的检测证书上睡大觉吧?只盼,下一次有关部门再拍着胸脯保证“水质达标”的时候,好好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质量是否达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