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旅游基地。这一规划的出台,对于巴马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多了一层保障。
“结合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区发展定位,巴马旅游开发必须强化保护意识,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先保护后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则。”巴马县委书记奉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环境保护永远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最后才是长寿食品的加工。”
记者了解到,在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中,巴马忍痛关停了淀粉厂、冶炼厂等一批污染大户,对23家企业进行重点整改整治,责令关闭1家、停产整改1家、限期整改17家、搬迁4家,同时严格禁止带有污染性质的企业进入巴马。
有舍才有得。目前,盘阳河两岸已经没有任何可能会产生污染的企业。“损失的都是传统工业,而旅游业、长寿食品加工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巴马县县长蓝飞宁欣慰地说,2013年,巴马实现旅游收入25.3亿元。饮用水、长寿食品加工业产值均逆势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财政增长、群众增收的动力源。
针对河流污染加重、违章建筑增多的问题,当地政府也正在谨慎而务实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逐步解决。巴马发改局卢丽梅局长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当前“候鸟人”增多给村镇带来的环境问题,乡镇的固体垃圾全部被运往县城附近一个投资了5000万元的垃圾填埋场,全县两个大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始动工,预计年底就可完工。
更加利好的消息是,《广西盘阳河流域开发保护条例》有望在今年通过广西人大的审议,上升为省级条例,目前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方面的督促工作也在增强。岸边的速生桉树林也将换种成能含蓄水源的绿化树。
保护生态的务实措施,也成为“生态发展”的有力举措。奉海峰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巴马目前还在加大饮用水的生产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把水产业做到200万~300万吨的规模,产值100亿元。
“美丽巴马”建设,永远在路上。(本报记者 刘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