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发生已经5天,尽管有关方面声称兰州市各区供水已经达标,并解除应急措施,但市民用水依然谨慎。随着此次事件的持续发酵和“谜团”的一步步揭开,当地公众的焦虑并没有减少。
兰州市政府昨日傍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爆出,10日检出苯超标的水样是2日的取样,而且是“顺便”检测到了。这就意味着,兰州市民饮用了至少8天的受污染自来水。
这起延报事件让社会各界吃惊不已,对此事的议论也开始“升级”。水质污染到底有多久?平时的监管到底在哪里?超期“服役”的自流沟为何不改造?水厂的设置是不是合理?
意外检出苯超标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晓涛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称,3月5日,有市民反映自来水中有异味后,该公司对新国标中的106项进行了检测,结果都是合格的,但异味的确存在,于是,就将当时的水样送至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进行检测,发现是冬季冰雪融化致草木发酵、腐蚀产生的臭味。
由于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的实验室承担了甘肃省建设厅要求在两年内完成全省各地县的自来水水质检测任务,于是在4月初第一批取样检测时,顺便在2日也对兰州的自来水进行取样。化验员发现水样有异常,直到10日才确认苯超标。
严晓涛说,按照国家规定,常规检测是9项,月检是74项,苯是半年检测一次。这样,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在3月检测后,直到9月检测也是合规的。但这次因为是给地县检测,就顺便检测了,如果没有这个机会,也就发现不了。
对于“4·11”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苯为何能够穿过重重监测,最终到达居民水龙头才被通报,一名水处理行业的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称“匪夷所思”。
他对被污染水为何能出厂表示不解。“最原始的方法,用一个烧水壶,把水烧到50℃左右,基本上挥发性物质的味道就已经出来了,哪怕是没有文化不懂技术的工人也可以操作。”他介绍了这一自来水厂在水生产过程中自检的“土办法”。
自来水从原水到最终输送给居民用户,通常要经过如下步骤:首先是用水泵将原水输送到自来水厂,水厂经过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达标之后,通过管网输送给用户。以上每一步都要进行监测,大致是四重监测。以目前的监测技术和水平,以上每一个步骤完全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其成本不到水处理的10%。
自流沟早该淘汰?
昨日11时,兰州官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兰州市“4·11”局部自来水苯超标抢修组副组长、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冯乐贵通报称,为了长远地消除兰州市水源地安全隐患,自14日开始,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公司4号、3号自流沟将重新敷设,总长度为2×2356米。
所谓“自流沟”,是指兰州供水集团1955年建设之初铺设的封闭输水渠,最初一共铺设两条四孔生产输水自流沟,主要作用是由第一水厂向电厂供水,以及向第二水厂输送一次沉淀水,设计寿命50年,实际已使用60年。上述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自流沟本身是最大的危险隐患。
自流沟仅是一个渠道,沟的上部盖上盖子,相当于一个开放式的管道,其内部没有压力,而土壤对管道是有压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压到自流沟中。上述人士称,目前国内大多数水厂早已淘汰自流沟这种落后的工艺,普遍采用球墨铸铁管道(铸铁管的一种)。
这种封闭的管道,一旦发生泄漏就会被监测发现——因为泄漏会造成管道两端的压力不同。这类管道一旦发生破损,内部水在压力作用下,只会外泄,而外部的物质进入管道内部的可能性较小。
2007年8月,兰州石化分公司曾发函要求雨污排水管道穿越自流沟,在未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强行开挖穿孔施工。鉴于此,2008年4月,兰州市决定投资1.5亿元,用于彻底清理整治自流沟,并拆除水源保护区内8万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近些年,由于资金不足,再也没有进行维修。
水厂规划有隐患
这次发生渗漏的自流沟长约3公里,经过这几日的开挖发现,周边部分化工企业的一些管线与自流沟有交叉,从自流沟下方穿过。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意外不断,在环保部门的再三点名下,已然成为“污染大户”。兰州自来水厂周边的规划显然存在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采访兰州大学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陈怀录时,他表示,这些化工企业具有潜在污染危险,在厂区规划建设应该远离自来水厂,而不是在自来水厂附近铺设管道。当地主管部门也没有及时予以制止,导致今天的事故发生。
陈怀录还说,中石化兰州公司污水总管线从西到东,横穿兰州市区,并在兰州市地下运行了50年,已经超期服役,其抗风险标准已达到极限,是埋在兰州城下的一颗“定时炸弹”。
参与这次事件调查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王金生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兰州石化和黄河水源地之间的矛盾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化工企业本不应该和水源地布局在一起,因为两者互为矛盾体。
兰州石化附近有铺设甚早的原油、化工管道,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一出,管道泄漏就被认为是污染源。执行缓慢的兰州石化搬迁也被人提起,认为是事故的另一个原因。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兰州石化内部人士称,兰州石化规模庞大,搬迁肯定会耗费时间,短期内难以完成,长一点搬迁需要10年以上。
兰州石化是“一五”期间建设的大项目,1958年投产。原油和化工管道在下,水厂自流沟管道在上。即使2008年兰州市整顿自流沟周边环境,也没有注意到地下管道复杂和缠绕的隐患。
石油公司的管道管理一向是难题,又加上和地方政府的复杂关系,管理程序繁复。对中石化青岛爆燃事故熟悉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说,原油管道一般建设较早,建设时当地都是荒地,此后随着城市扩展,城市市政管道再在上方铺设。
兰州市已经在更换自流沟的管道,“但是依然没有解决管道混乱的潜在安全隐患。”上述兰州石化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兰州石化所在的西固区毗邻黄河,是兰州的水源地。2012年,兰州就提出搬迁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严重的企业,兰州石化搬迁改造工程也在当时提上日程,但迄今进展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