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的水质安全检测,我国有着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如苯的指标检测主要是采用气相色谱仪,但是自来水厂是否全部掌握以及仪器的精密度等,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我刚从兰州现场回来,从检测结果来看,与苯相关的几个指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苯含量能够说明水质的安全性。应该说,这次事件也暴露出了目前很多地区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位参与了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现场处理的专家告诉记者,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对水质检测能力至关重要。我国的饮用水污染有从东部向中西部蔓延的势头,然而西部在检测能力建设方面的不足,对今后饮用水的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亟待解决。
管网之困:还有多少“暗沟”
据这位参与现场处理的专家介绍,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来水厂的自流沟发生了污染。所谓的自流沟,其实是一个输水的“暗沟”,上面盖了一个盖。这个自流沟需要穿过大片的化工区,属于前苏联援建的项目之一,最初的设计是工业输水而非民用自来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曾出现过水质污染的事件。从自来水输送安全来看,这样的自流沟穿过大片石油化工区有着明显的隐患,一旦发生污染很容易造成恶性事件。同时,这些自流沟已经服役了很长时间,明显已经老化,这也是目前很多存在这样历史遗留问题的城市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赵飞虹指出,新建的自来水城市管网通常都是一个密闭系统,不是管网腐蚀一般污染物很难进入,除非发生突发事件。另外,管网使用时间过长,也会形成管网老化,从而造成污染物的渗人等情况。
住建部在2002年、2003年曾调查数百城市的供水管网,发现不符合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低质管网共计占比约70%。管网老化首先会导致泄漏,其次引起的爆管情况容易使自来水遭遇二次污染。
另外,由于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不够,城镇6层以上的建筑都需要借助二次加压实现供水,在管网末端建设蓄水池或水箱,通过水泵等设备加压,使得自来水向高层供应,但是对于供水箱和蓄水池等城市供水设施,则缺乏普遍的监管,容易产生污染,非但没有统一的技术要求和建设标准,而且蓄水池、水箱等相关设备都是物业开发商建设,标准五花八门,有些地方水池、水箱长期使用,没有人管理,更没有人进行消毒清理,很多地方水箱内都是淤泥杂质。
刘保宏强调,自来水的城市管网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由于历史原因,类似兰州这样存在规划不合理的问题,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到饮用水管网安全的问题,需要政府出面,综合协调解决。不断出现的饮用水污染事件,暴露出饮用水管网规划、老旧、安全等问题,希望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水质之困:自来水安全吗
我们的自来水到底安全吗?一边是政府不断声明自来水不存在安全隐患,另外一边则是一些人从来不喝自来水的新闻屡见报端。例如,2013年由于上游出现事故邯郸市区大面积停水;2012年由于上游排污武汉白洲水厂加大投氯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