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主编钟君指出,目前我国饮用水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标准不统一。国土资源部有地下水质量标准,环保部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住建部、卫生部都有自己的标准。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从2012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各地疾控中心都要进行检测,但是全国上千家疾控中心中,目前只有15家能够检测新国标全部106项指标。所以尽管统一了标准,也落不了地。
他指出,我们缺少饮用水管理的顶层设计,治水管水的责任部门不明确。当下的情况是水利部门、环保部门、住建部门“九龙治水”,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单位来保障饮用水安全。
“当务之急是要像治霾一样来治水”
兰州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张岩特意上了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网站,查询了2014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区水质检测结果,看到自来水的浑浊度、消毒剂余量、菌落总数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张岩感到比较放心。据了解,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从2013年1月起,通过网站向社会定期公布供水水质信息,公布周期是每季度一次。
“应该在全国推广这个做法,让老百姓都能很方便地查询。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地方信息还是不公开,就算自来水没问题,老百姓也认为有问题,一看到水质稍微有点浑浊或发黄,就疑神疑鬼。所以必须通过制度来建立信赖。”张岩说。
调查中,95.7%的受访者希望建立一个信息平台,让公众随时查询所在区域的自来水水质情况。
胡静提醒,现在许多自来水的问题都是历史原因,比如有些城市水源地附近的污染企业可能已经搬迁了,但留下的问题却是长久的。应该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尤其是大城市的水源地。
钟君建议,当务之急是要像治霾一样来治水。现在大家在讲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实际上就是一种风险思维和风险意识。比如饮用水安全、空气安全、土壤安全等都应该是当前的底线。要用底线思维、风险思维来认识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我们现在的监管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水源地有各种水利委员会、环保部门来管;水厂有住建部门、质量与技术监督部门来管;水质又是疾控中心来管。这怎么能管好呢?”钟君认为,一个合理的水质监管体系,肯定是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全方位、无缝隙的监管体系,明确饮用水安全的责任部门。
如何保障自来水安全?调查中,71.4%的受访者认为要治理污染源头,56.3%的受访者建议建立水污染预警系统并及时通报,55.5%的受访者认为要严格落实自来水各项标准,54.9%的受访者希望对自来水安全事故责任人予以严惩,54.4%的受访者希望对整个供水系统的维护管理进行升级。记者 黄冲 实习生 刘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