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5月4日电(记者 朱涵)手拿一张河道地图,顺着气味在两岸寻找废水排放口,取水样、测指标,对河道流域进行环保监测……这件事,忻皓和他的小伙伴们已经坚持了十四年。十四年中,他们这个原本只有几名大学生的草根环保组织——“绿色浙江”,发展成为拥有200名会员、十万名志愿者的专业的民间环保组织,也见证了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的逐渐觉醒。
十四年前的一个夏天,19岁的忻皓用了36天的时间骑自行车环行浙江整整两千多公里,如此“苦行”的初衷,忻皓的解释是“宣传环保,也想了解自己脚下这块土地”。
在当时,大多数人对于‘环保’的概念还非常陌生。一路上,忻皓和同伴们发现各地普遍都有一些水污染问题,但他们也看到,不少来自草根的环保力量正在萌发。如何才能把这些分散的环保力量联合起来? 忻皓看了一路,想了一路。
回到学校后,忻皓和一位老师共同发起建立了浙江首家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浙江”,组织发起各种环保活动,致力于公众环境监督、生态社区建设、环境教育和传播。
为推动更多公民参与水源地保护、水污染监督,忻皓开发了一个名为“水地图”的网络互动平台,号召人们“发现污染随手拍”,附上污染点具体信息,供环保部门跟进查处。平台推出以来,已经标注了近百起水系污染点,每一年都会有数起来自公民举报的污染事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得到处理。
十四年来,绿色浙江成了200名会员、十万名志愿者的启蒙老师,带动他们身体力行去实践环保。忻皓认为,环保组织成长的背后,是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渐加重,因为环境污染带来的威胁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近。
事实上,水污染事件的高发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的一大环境问题。近年来,中国的水污染事故几乎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全国城镇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涉及的人口1 .4亿人。中国国家水利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水库水源地水质有11%不达标,湖泊水源地水质约70%不达标,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约60%不达标。
面对环境的日益恶化,“绿色浙江”的成员们认为,推动环保不能光靠活动和试点工作,还必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形成政策上的引导。近年来,他们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环保政策的推动,与媒体共同合作,“寻找身边可游泳的河”,与浙江省人大等、浙江省广电总局等共同发起电视问政督促治水,参与组织环保部门官员横渡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
在各界的努力下,“绿色浙江”所在的浙江省在2014年启动治水工程,重点治污,改善水质,下决心治理脏河、臭河、垃圾河,狠抓工业农业转型,一场“全民治水”的行动正在展开。这让“绿色浙江”的成员们看到,一个社会组织在推动中国的社会变化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让他们坚信,“绿色浙江”在未来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最大的成就是看到付出的种种努力给生活带来改变,让人们离‘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梦想越来越近。”忻皓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