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志明
核心提示
矿泉水、纯净水、矿物质水、天然水……目前市场上瓶装水名目繁多,但消费者并不清楚如何区分(详见本报14日第5版)。那么,什么样的水是好水?喝多少水才算是喝足?专家表示,只有科学饮水,才能真正打造健康的体魄。尤其现在夏天临近,如何正确补充水分,对人体来说至关重要。
现状六成国民每天仅喝两杯水
中国保健协会高级营养师朱渭鸿介绍,我们身体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分是水,其主要负责消化食物、传送养分、保持各关节和内脏器官的湿润、调节人体的温度。人体缺水时,会造成水代谢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诸多疾病的产生。
据介绍,喝对水、喝足水,可以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把水作为养生秘诀在中国自古就有,中华医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把水立为百药之首。美国医学博士巴特曼认为,喝下充足的水,有可能缓解甚至消除一些病症,比如腰疼痛、颈椎疼痛、消化道溃疡、血压升高、哮喘、过敏。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膳食指南》建议,人每天要饮水1200毫升,即六到八杯。然而事实上,国人科学饮水的意识非常缺乏。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进行的中国公众饮水状况调查显示,近九成人没有主动饮水的习惯,66.1%的人每天仅喝1—2杯水,在饮水方面也存在许多误区和盲区。
专家科学补水宜少饮多次
那么,如何正确地饮水呢?朱渭鸿表示,科学饮水包括饮水量要适当、时间要合理、方法要科学、水质要安全四大方面。
首先,饮水量要适当。不要等到口渴才想到补水,人感到口渴,表明体内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已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如果是老年人、儿童,或者是在运动后、高温天,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补充更多的水。
其次,饮水的时间要合理。应经常饮水,少饮多次,让人体水分常处在良性状态。比如晨起补水,既可补充晚间睡眠时新陈代谢失去的水分,也可促进排泄,加快血液循环,有效防治便秘。饭前、饭后则不能大量饮水,以防胃液受到稀释,蛋白酶活力减弱,影响消化和吸收。洗澡前、睡觉前都应适量补水,这不仅有利于体内新陈代谢,还可滋润皮肤,助人安神入眠,对健康十分有益。对于老年人,睡前、半夜、起床“三杯水”特别重要。
再次,饮水的方法要科学,比如水烧开后应再沸腾1-2分钟左右,最佳的饮水水温为18℃-45℃。早晨起床后第一次用水时,要先放掉一部分自来水,因为经过一夜水中的残留微生物会繁殖,而且一夜静止不动的水还会与水管壁及水龙头金属腔室发生水化反应,形成金属污染水。
最后,应保障饮用水的水质,不喝生水,不喝陈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自来水既经济又实惠,是最佳的饮用水选择;而诸如“千滚水”、放置超过3天的饮用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是不能饮用的。
建议多喝白开水和矿泉水
朱渭鸿还表示,除每天饮用充足的水外,科学饮水还要选择好水。“好水”应该符合以下标准:没有污染,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应含有人体所需的、比例适宜的矿物质;PH值呈弱碱性;水分子团小,易于人体细胞吸收等。人们平时喝水,应按以上标准来选择,最好常喝白开水和天然的矿泉水。
据介绍,多喝白开水,不仅可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防便秘。不过,自来水中含有余氯,余氯结合水中有机物时,会产生一些化学物质,所以建议烧开水前,用碳棒(椰壳活性炭最佳)放入水中吸附氯,或者使用净水器过滤自来水。而天然矿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质、微量元素,且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建议人们可选择优质天然矿泉水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