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梧
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本是好事,然而,事实上,并非事事都能如人所愿。笔者发现,在治水过程中,不少好事被办成了喜忧参半的憾事,甚至最后成为破坏水生态的坏事。
例如,河道清淤应该说是好事。清除河床上的污泥既能改善河水水质,又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然而,如果用大功率的水泵、配备大口径的水管,在毫无隔离装置的情况下抽取河中的稀泥就会对水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因为河中得大小鱼虾无一例外会被卷入水泵,然后重重地摔在岸边的水渠里,大多数鱼虾死无全尸。像这种极为粗暴、以牺牲鱼类等水生动物生命为代价的河道清淤法,即使是清淤效果再好,也算不上是什么好事,充其量算作喜忧参半的憾事。
再例如,河道清障应该说是好事。清除河道内的障碍物,可以使河道水流通畅,从而增强行洪能力。可是,在有些地区,人们视弯为障,以为河道越直,防洪压力越小。于是乎大兴截弯取直之道,致使那些蜿蜒曲折的河流变成了直上直下的直肠子河。河道截去了弯,遭殃的首推鱼类等水生动物。因为,在那些被称为弯的深潭、浅滩、湾岔等地方,水流速较小且饵料丰富,是鱼儿的天然家园。正如著名水利专家刘树坤所言:“深潭是鱼儿的卧房,浅滩是鱼儿的食堂,湾岔是鱼儿的产房。”弯被清除了,鱼儿的家园被毁灭了,这对鱼儿来说是何等残忍。
此外,截弯取直的初衷是减轻河道防洪压力,然而,事实并不完全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由于截弯取直,大大压缩了洪水的“落脚”空间,使洪水被迫进入人们事先设计好的、直线型的、狭窄的通道内,由低流速变成了高流速。而高流速对堤岸的威胁要远远大于高水位的威胁。正像著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兆印先生所言,现在,人们有足够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加高大堤,以控制高水位,但是高流速可能会对河床和河岸的任意一点造成冲刷破坏。所以说,即使是在防洪方面,截弯取直也并非良策。可见,清障变成清弯,无论对生态来说还是对防洪来说,都不是好事,而是坏事。也就是说,清障本来是好事,当它变成清弯之时,便完全走向了它的反面,成为坏事。
据笔者长年观察,在各种治水活动中,之所以频频出现好事变憾事、好事变坏事的现象,其原因固然不少,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治水人只考虑人的需求,而不在乎其它物种的需求。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物种,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而是大自然的普通一分子。人类与其它物种都具有确定的生态位,其关系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彼此相互依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人类应该像尊重自己的同类那样尊重其它物种,保护其它物种的生存权和繁衍权。
就治水来讲,我们所面对的那些弱小的水生生物,都是鲜活的生命,它们是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基石,对人类的贡献巨大。我们没有半点理由忽视它们。我们应该彻底摈弃只考虑自身需求,而不管其它物种需求的错误作法,认真搞好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做到既满足人的需求,又满足其它物种的需求,当人的需求与其它物种的需求发生矛盾时,要想千方百计将损失降到最低。
就河道清淤来说,为了尽量减少对鱼鳖虾蟹的伤害,至少应该做到以下3点:一是清淤时机应尽量选在冬季,以避开鱼鳖虾蟹的繁殖期;二是分段轮回施工,将施工段的鱼鳖虾蟹引导或驱赶到非施工河段,待施工结束并水清时再将鱼鳖虾蟹放回原河段;三是在水泵进水口处设置隔鱼装置,以尽量减少鱼虾卷入水泵内而遭伤亡。以上3点其实做起来并不难,也不需要付出多大的经济代价,但做与不做,结果将完全不同。
总之,治水时应给水生生物以平等态度和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好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