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起重视,同时加强管网的检测工作,既要养生又要治病,加强预防性修理,为管网建设建立健康档案。
管道清淤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杭世珺表示,目前,管道淤堵问题十分严重。“有些4米多深的管渠,有2.5米~3米都是污泥,而且这些污泥是怎么都冲不动的,高压水枪这些方法都没用。
”这样的现状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杭世珺说,“现在很多城区都已建成,管道清淤时全部挖开检查并不现实,所以非开挖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杭世珺介绍说,国外95%都采用非开挖技术,并且有80%是原位修复。而国内技术水平还存在差距,这些都是今后管道修复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
“清通养护要经常,管道检测要定期,GI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要动态。” 唐建国强调,必须定期做好管道的检测工作。同时,管道建好后埋在地下看不到摸不着,不做好清淤工作,免不了会有杂质沉积,因此管道一定要养护,要经常清理管道。
杭世珺表示,以往很多观点认为管网建设主要靠经验,技术含量低,但实际上管网建设、改造技术含量很高。唐建国也表示,尽管技术不是最大的难题,但技术是质量的一大保障。
谈到如何做好排水管道的建设,唐建国说:“管材质量要好、接口要严密、沟槽回填要密实。”他指出,管道不是埋出来的而是装出来的,这就需要规范施工的操作规程。国内城市管网问题的现状是北方漏水、南方渗水,如何保障不渗不漏,需要找到合适的材质。由于管材市场不规范、施工过程不规范导致地方管网存在渗漏、腐蚀、塌陷等问题,难以保证施工质量,所以对管材质量的要求一定要严格。
作者单位:中国水网
相关链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2014年6月发布)
目标任务
2015年底前
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
公式 2020年
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公式 2025年
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
具体措施
管线改造:加大老旧管线改造力度。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网。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建设,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要建设截流干管,适当加大截流倍数。
维修养护:各城市要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线单位,建立地下管线巡护和隐患排查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配备专门人员对管线进行日常巡护,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强化监控预警。
管线普查:普查工作包括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和隐患排查。基础信息普查重点掌握地下管线的规模大小、位置关系、功能属性、产权归属、运行年限等基本情况;隐患排查应全面了解地下管线的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