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加强水生态建设和保护。习近平同志指出,自然界的淡水总量是大体稳定的,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用水资源有多少,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盛水的“盆”大小。这个“盆”指的就是水生态。生态和水相辅相成,有了良好的生态,涵养水源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有了水资源,良好的生态就会得到保护,就会形成水资源的自然循环。水生态建设和保护是永不竣工的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既注重源头治理这个“本”,也抓好污染治理这个“标”。一方面,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植树造林增绿,巩固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原围栏、防沙治沙成果,加快湖泊湿地恢复治理,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增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自我修复功能,着力构建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另一方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决不允许盲目发展,污染黄河水。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决不要发臭的GDP。要利用环境约束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加大对偷排漏排的处罚力度。切实落实企业减排治污的主体责任,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要先治理后生产。同时,实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程,确保入黄水质达到Ⅲ类以上,保护好母亲河。宁夏生态环境脆弱,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天蓝、地绿、水净已成为宁夏一张亮丽的名片。
坚持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搞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要通盘考虑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论证重大工程要把握好大的原则,就是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不能为了建工程而建工程,要兼顾各种关系。无论像宁夏这样的缺水地区,还是降水比较多、洪涝比较频繁的地区,都要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保障水安全的重要举措。要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加快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水安全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特别是解决好移民安置区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老百姓喝上干净、安全、放心的水。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五小水利”工程,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抓好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尊重自然规律,尊重水的自然属性,坚持科学论证,着眼长远发展,促进水资源合理流动和战略调配,建设一批跨流域、跨区域的调水工程,让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发展、造福百姓。这些年,宁夏实施了一大批农业水利、工业供水和城乡人饮安全工程,保证了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解决了近3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区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