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危机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过度的大规模活动造成的水资源尤其是饮用水的匮乏以及水体污染.地球上因为有了水,才变得生机勃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人类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人为的破坏,使水资源不断枯竭。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水危机 - 基本简介 水危机是指自然灾害和社会与经济异常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对正常的水供给或水灾害防御秩序造成威胁的一种形势。看待水危机的视角不同,建立的应对机制与做出的决策将大不相同。根据国外经验,一个国家用水超过其水资源可利用量的20%时,就很有可能发生水危机。 水是哺育人类的乳汁。没有水的哺育,就没有生命的繁衍;没有水的世界,将是死亡的世界。地球上因为有了水,才变得生机勃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人类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人为的破坏,使水资源不断枯竭。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类型区别 为研究方便,将水危机划分为直接水危机与间接水危机。 解释 直接水危机是指突发事件对水安全直接造成的威胁或危害,包括天灾和人祸。天灾也称自然危机,如暴雨、山洪、干旱、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力直接破坏水供给与防御的稳定而造成的威胁或危害,如洪水和干旱等,使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或危害。这种自然危机虽然是不可抗拒的,但因有自然规律可循,一般是可预报的。人祸也称人为危机,指人的主观行为直接给水安全造成的威胁或危害,如人为水污染,人为水工程破坏等。这种人为危机之所以看作是直接水危机,是因为这些人为突发事件与水直接相关,具有相对固定的行为主体,如工厂向河道、水库排污,水库周边的炸鱼事件等,水管理部门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可以预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间接水危机是指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水无关的突发事件对水安全间接造成的威胁或危害,主要是指人祸,如战争、疾病、恐怖活动、爆炸、罢工、游行等其他政治或经济突发事件给水安全造成的威胁或危害。如今年的“非典”疫情带来的疫区水质问题,特别是定点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污水排放与处理问题等。这种表面上与水无关的突发事件一般是不可预见的,随机性很大,无规律可循,水管理部门无法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来判断其发生的规律性。 区别 由此可见,直接水危机与间接水危机有如下的主要区别: 1、从造成的原因看,直接水危机是由与水直接相关的事件诱发的,间接水危机是由与水间接相关的事件诱发的; 2、从发生的规律上看,直接水危机一般有规律可循,可以根据频率分析或积累的管理经验进行预报预测,间接水危机无规律可循,偶然性极大,无法预报预测; 3、从发生的频率和数量上看,直接水危机是多发的,大量的,间接水危机是偶发的,少量的。 水危机 - 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从总的储数量和循环量来看,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的,如能妥善保护与利用,则可以供应200亿人的使用。但由于消耗量的不断增长和可利用水域的污染等原因,造成了可利用水资源的短缺和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自然条件影响 地球上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极不均匀分布,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致使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可用水量甚缺。例如我国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0%,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的35.9%;而华北和西北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其降雨和径流都很少,季节性缺水很严重。北非和南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伊朗南部、巴基斯坦和西印度是降水长期平均变化最大的区域,其变化幅度超过40%。美国西南部、墨西哥西北部、非洲西南部、巴西最东端以及智利部分地区也是如此。因此,世界许多地区会出现区域性的供水危机。 二、城市与工业区集中发展 200多年来,世界人口趋向于集中在占地球较小部分的城镇和城市中,在20世纪中期以来这种城市化进程已明显加快。我国在改革开放20年中,城市的数量增加了好几倍,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世界上城市居民约占世界人口的41.6%,而城市占地面积只占地球上总面积的0.3%。在城市和城市周围又大量建设了工业区,因此集中用水量很大,超过了当地水资源的供水能力。 三、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一般是指水体(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海洋等)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综合体。由于污染物的入侵,使许多水体受到污染,致使其可利用性下降或丧失。因此,水体污染是破坏水资源、造成可利用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的水体污染物包括各种有机物、酸污染、悬浮物、有毒重金属和农药及但林等营养物质。 四、用水浪费 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都存在大量的浪费。由于管理不善,工程配套差和工艺技术落后,城市管网和卫生设施的漏水很普遍,是城市生活用水中浪费最大的一项。据统计,美国城市管网漏水量平均达到每人每天60L,占全部用水量的10~15%。北京漏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0~40%,甚至可达70%。工业上从水源取水的水量远远超过其实际耗水量。如美国1970年统计表明,占全国工业用水量78%的热电站用水,其实际耗水量仅为其取水量的1%。农村大水漫灌,利用率很低,而且渠道渗漏很大,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和潜育化,降低土壤质量。 五、盲目开发地下水 由于地表径流的减少,水资源的开发由地表转入地下,但由于对地下水的盲目过量开采,引起了一系列后果。我国北方地下水年开采量超过了370亿立方米,河北沧州1973年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为16平方公里,中心水位埋深为33m,到1980年已达到2700平方公里,中心水位达68m,这种现象在北方较为普遍。由于过量开发地下水,导致上海、天津都发生了严重的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出现了海水入侵,导致含盐量过高,失去引用价值;我国西南部分碳酸盐地区的岩溶塌陷。
|